多維觀點》蔣經國迷思的背後─當朝政客該自覺丟臉

2018-02-15 06:30

? 人氣

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與蔣宋美齡有親屬關係的「孔宋集團」鬥爭,後隨蔣介石潰逃、退守台灣,蔣經國來台後實行白色恐怖之諸般作為,「敵我意識強烈、敢為人所不敢為」,美籍華人學者阮大仁在其著作《蔣中正日記揭密》中,爬梳《蔣介石日記》記載其以父親的角色給蔣經國的書信片段,評論蔣經國的治理「道多於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若以「道與術」的高度來檢視,或許能窺得蔣經國多種面貌的性格之一二,並能為其既冷酷又親民的兩極化形象做出解釋。而蔣經國在台灣社會存在的多重形象,以其1969年起擔任掌握實權的行政院副院長(彼時行政院長由副總統嚴家淦兼任)來討論應為恰當。在此之前,蔣經國是孝子、是國民黨特務機關首長、是實施白色恐怖以鞏固國民黨在台灣統治的執行長;是不畏危險,親赴國共對峙前線大陳島、金門島,為將士打氣的軍事首長;也是輕裝簡從深入中部山區,看望穿山鑿岩開闢橫貫公路的退役官兵,在工程現場席地而坐、並肩用餐的弟兄形象;後期更有深入民間,遍佈本島與離島遍嘗庶民小吃而結交的民間友人。蔣經國的「道」是為了「鞏固政權」,因此即使下令逮捕異議分子、施以酷刑,侵犯人權亦在所不惜。

所以就算是曾與蔣家親近的自由主義者雷震,可以因倡言民主而坐獄10年;而中研院院長胡適可以被批判、被疏遠;戰功揚名國際、美國對其素有好感的孫立人將軍,可以被構陷「知匪不報」罪名而終生軟禁等,由蔣經國親手處置的案例實不勝枚舉。由此觀之,異議分子如施明德,在蔣經國主政時入獄遭到酷刑也就不足為奇,因為「讓人民心生畏懼」就是蔣經國的「術」。

時代在變 應時而變

總統經國先生接見參與國家建設有功人員趙耀東,兩人握手致意。(1978.12.11/蔣經國百年誕辰紀念官網)
總統經國先生接見參與國家建設有功人員趙耀東,兩人握手致意。(1978.12.11/蔣經國百年誕辰紀念官網)

蔣經國從1969年掌權到1988年1月逝世,這18年間,正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捲國際,風雲變化至鉅的年代,台灣歷經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中(中華民國)美共同防禦條約》失效、兩次石油危機等動蕩,蔣經國的冷靜、沉著、謀定後動,讓風雨飄搖的台灣不但挺過風雨,甚至還創造「經濟奇蹟」,讓兩三個世代的台灣人同時感念。

而此時蔣經國的形象是「鐵肩扛千斤」,是能力排眾議說出「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以承擔的領導人;是「十大建設」經建藍圖的規劃者、同時也是推動「十大革新」、澄清吏治的改革者;是能靜下心來思索要將台灣未來如何推動,拔擢李國鼎、孫運璿、趙耀東等具國家情懷、經世濟民思想的技術官僚,不受政治干擾影響得以發揮所長的領導者;是輕車簡從、體察民瘼、親民愛民的統治者,更是順應潮流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兩岸探親,手握屠刀卻願意放下屠刀的歷史創造者。蔣經國的「道」,以「建設台灣成為三民主義模範省」、「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來形容,雖不中亦不遠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