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從綠粉狂賀張亞中,談政壇「你的敵人不是你的敵人」的仇敵共利模式

2021-09-19 06:20

? 人氣

這種鎂光燈集中效應某一明星,導致他的同黨同志落選,最常被提起的例子,就是1987年當時被譽為政治金童的趙少康,以「報備」(意思是沒取得國民黨的「推薦」)的身分前往台北縣參選立委,結果因為票衝太高打亂縣黨部的部署(配票),導致多位國民黨籍候選人落選,直到34年後的今年,都還有人餘恨未消,在年初趙少康申請重回國民黨時舊事重提發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71221-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在「中國廣播股份有限公司是  否為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之附隨組織」聽證程序陳述。(陳明仁攝)
趙少康1987年到台北縣選立委,因票衝太高造成國民黨多位候選人落選。(資料照,陳明仁攝)

但最好笑的一次,卻是某年的地方議會選舉,某黨的女性議員候選人,指控同黨一位男性候選人對她「拍臀」吃豆腐,被指控者當然堅決否認,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當年該黨在該選區提名的5名候選人,然後涉入「拍臀事件」的1女2男3位候選人(包括指控者和被指控者,以及恰巧在同一場合出現、也連帶被新聞提到的第3人)紛紛當選,而與此事始終無關的另2位候選人卻落選了。

筆者在這邊沒有指名道姓,不是基於保護當事人之類的理由,是沒有明確的研究調查顯示其他2位候選人落選是因為被桃色新聞鎂光燈冷落(而不是他們選區經營較差之類的原因),但即使證明不了什麼,它仍是一件很有趣的選舉軼事。

表面對罵,實際確認對方「貢獻」

還有一種模式筆者在〈女權提升、少子化,一切都和生產力有關〉這篇文章提過,簡單說就是甲方跳出來指責乙方提倡某事(文章中以女權提升為例子)造成歷史錯誤,實際上卻是在確認乙方提倡的某事的確改變了社會狀況。這種幫敵對的一方確認他們的確造成改變,實際上改變根本與兩者無關的割稻尾共利模式,也不只存在女權爭辯行為而已。

政壇上的「你的敵人不是你的敵人」策略運用,除了綠粉賀張亞中的「挑選最好對手」模式,朱高正陳其邁「捉對廝殺」集中鎂光燈模式,還有女權和男權鬥士合力「割稻尾」模式之外,柯文哲「笑到你心裡發毛」模式,也非常經典。

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是2014年國民黨馬英九政府全面執政下,產生「在野大聯盟」導致的結果。柯文哲和當時在野的民進黨的合作,還一直延續到2014選完,柯文哲的第一代台北市府小內閣,就用了很多民進黨人。總之隨著台北市世大運的舉辦成功,柯文哲逐漸被認為有總統相,讓此時已經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倍感威脅。

20180911-台北市副市長陳景峻11日出席市政總質詢。(顏麟宇攝)
陳景峻(左)擔任柯市府副市長,代表當時台北市的白綠共治。(資料照,顏麟宇攝)

這種恐懼感主要建立在柯文哲並沒有被民進黨支持者列在「敵方」,過去的選舉,民進黨勝選的主要策略之一,就是製造和國民黨的敵我矛盾來分割選票,而這招卻對柯文哲無效。2018年底的台北市長選舉,剛好印證了民進黨的這個擔心,大部分綠粉沒有接受「寧願讓丁守中贏也要拉下柯文哲」回頭投綠,仍然基於「讓國民黨落選為先」的投票策略投給柯文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