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John S. Mill),英國近代最傑出的自由主義哲學家之一,說:「參與公共的事務,具有啟蒙、教化的功能,它促進個人在人格、道德和知識上的發展。」
亞當斯(John Adams),美國開國先賢之一,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必須研究政治與戰爭,如此,我的子女才可能有自由去研究數學與哲學…為了他們的孩子有權利去研究繪畫、詩歌、音樂、建築等等。」
漢娜鄂蘭,二十世紀非常知名的女性哲學家,則說:「政治是人類活動最重要的形式,因為它涉及自由與平等公民之間的互動。政治使生命發揮了意義,也驗證每個人皆具獨特性。」
由此可見,西方的政治思想家與偉大政治家對「政治」多有積極正面的想像與論述,不像傳統東方人對「政治」總是持著保留的、懷疑的或負面的思維。
當無數政治哲學家賦予「政治」正面的意涵時,政治科學家則對「政治」提出更有具體指涉的、具操作性的概念。我在本書中所探討的政治現象,比較是從政治科學的角度出發的。像大衛伊斯頓(David Easton),二十世紀美國最知名的政治學者之一,說:「政治是為社會做價值權威性的分配」;漢斯游勞(Heinz Eulau)說:「政治涉及一種集體行動,目標是把事情做好。」此外,我信服的二十世紀另一位美國最傑出的政治學者,卡爾篤意奇(Karl E. Deustsch),所說的:「政治涉及命運共同體的自我導向、價值的分配、追求正當的政策、可能的藝術,有時涉及價值優先順序的重整;有時涉及對社會學習的協調,社會目標的達成,社會目標的改變,甚至整個國家人民及其文化的自我轉變。
但所有這些不過是一個共同過程的不同面向:這個過程就是人們,包括男人與女人,對他們命運所做的共同決定。」沒錯,我在本書中所談的政治,正好就是涉及台灣命運共同體各個不同面向的問題。我關心民進黨政府有沒有發揮「為社會做價值權威性分配」的功能?蔡英文政府有沒有能力將人民所關切的應興應革工作做好?以及,台灣做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在激烈無情的國際與兩岸關係現實中,正在為自己形塑一個什麼樣的命運?什麼樣的未來?
這本書收錄我過去一、兩年內的政治評論文章,再加上我四年前一篇有關民進黨第一個八年執政的長篇論文。全書共分六個主題:國家領導與總統聲望、兩岸關係、政黨政治、政治過程、國家認同與國際參與、以及台灣民主發展。六者環環相扣,關懷的都是與台灣命運共同體有關的人、事、物。就文章撰寫的時間架構而言,正好是民進黨重返執政,蔡英文入主總統府以來到今天為止的相關現象的討論。我秉持知識份子的精神,用嚴謹的態度,發揮「知識政治」(Knowledge-based Politics)的智慧,去議論民進黨二次執政所發生的這種那種現象。我就事論事,極力避免做人身攻擊,我希望經由這樣真誠的檢討、反省和努力,能在提升台灣民主發展水平,指引台灣政經與社會發展大方向上,能有些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