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引起台北政壇議論的事情不少,其中之一是蔡英文總統兼民進黨主席在黨的尾牙宴上,指著渴望參選台北市長的立委姚文智說:「如果我偏心,一定偏著你。」隔天,蔡總統兼主席也用同樣的句型對渴望參選新北市長的立委吳秉叡說:「偏心也偏向自己的學生」,據說吳秉叡曾修過她的課。對蔡主席這種表意的方式,坦白講,我覺得是「把肉麻當有趣」,但這還只是表面上的問題。更深層而嚴肅的問題是,為何兩位渴望參選的黨內中生代立委必須獲得主席的「偏心」或「關愛的眼神」才能獲得參選的機會呢?民進黨傳統的黨內民主機制到哪裡去了?民進黨優良的黨內民主價值和制度到哪裡去了?黨主席若徇私偏心決定黨的提名人選,恰當嗎?
先從台北市長選舉談起。民進黨要不要再度禮讓柯文哲,不提名自家人參選?這是當前眾所關注的問題。照常理,首都市長選舉民進黨理應推出黨的候選人,但為何黨到現在還猶豫不決,遲遲不做決定,讓有意參選的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呢?主要考慮有三:
第一,就戰略上的考量,台北市絕不能讓國民黨拿回去;
第二,台北市長柯文哲未來動向不明,年底連任也好,不能連任也好,都是2020總統大選不可忽視的變數;柯文哲有可能在2018以不選2020總統來換取民進黨承諾不提名2018市長人選嗎?從各種跡象看,可能性不大。但,也只能耐著性子再等待下去;
第三,黨內有意參選的人,民調上不來;有實力的人,則狀況不一,有的已身負重任,有的遲不表態,有的又非今上所喜,所以只能繼續拖下去。
在新北市方面。上屆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游錫堃以兩萬五千多票敗給國民黨的朱立倫,雖敗猶榮。單就這點而言,新北市對民進黨而言,絕非艱困選區;更何況,2014民進黨新北市市議員當選人數已超過國民黨;2016立委選舉,民進黨更一口氣拿下九席立委,國民黨只剩兩席。新北市對民進黨而言怎會是「艱困選區」?長期以來,民進黨內有一個慣例,甚至是制度,那就是,除了艱困選區以外,其他選區都以黨內初選決定。但唯獨這一次,新北市明明不是艱困選區,卻不開放初選,提名權緊握在黨主席手中,為什麼?如果新北市遵循傳統黨內民主程序,由初選決定提名人選,讓有意參選的人有充分的準備時間,在初選過程中向選民提出施政抱負,再經由全民調定勝負,贏的人贏的光彩,輸的人也心服口服,徹底展現民進黨對黨內民主程序的尊重和堅持,也可贏得社會的尊敬和肯定。但現在一切都走調了。有意參選的人,只能忍氣吞聲,期盼黨主席的「偏心」和「關愛的眼神」。這還是以前講究民主價值的民進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