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巡防艦「里奇蒙號」通過台海 背後不可忽視的英國印太戰略雄心

2021-09-28 14:10

? 人氣

英國皇家海軍「里奇蒙號」巡防艦27日證實通過台灣海峽。(取自推特@HMS_Richmond)

英國皇家海軍「里奇蒙號」巡防艦27日證實通過台灣海峽。(取自推特@HMS_Richmond)

加入美國主導AUKUS聯盟對抗中國的英國,近來頻頻展現深耕印太地區的興趣。英國皇家海軍「里奇蒙號」巡防艦27日證實通過臺灣海峽,是英艦自 2019年底以來首次穿越臺海,遭到中方譴責為「居心不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英國軍艦穿越臺海的時機,正值中國不斷加大對臺灣的軍事、經濟、外交壓力,國防部長邱國正指出,今年迄今為止,中國空軍已經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500多次,而過去一年則總共300多次。歐美國家看見了臺海的風險,幾個月前,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義大利組成的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聯合公報,首度表明重視臺海和平穩定。

英艦在此情況下罕見通過臺海,引起各方關注。英國海軍參謀長拉達金(Tony Radakin)上週接受日經亞洲(Nikkei Asia)訪問時,表示臺灣海峽顯然是「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一部分」,維護臺海航行自由無比重要,「臺灣海峽屬於國際水域這一點非常明確,這是一條可供不同國家使用的水道」。

談論到脫歐後的印太戰略,拉達金表示英國「至少未來五年內」將在印太地區部署兩艘新巡防艦,作為美國及其盟國遏制中國海軍擴張計劃的一環。今年5月,英國政府不甩中國警告,派遣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打擊群首度前往東亞。9月6日英國巡邏艦「添馬號」(HMS Tamar)及「史佩號」(HMS Spey)也展開在印太地區至少5年的常態部署。

英國皇家海軍航空母艦「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AP)
英國皇家海軍航空母艦「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AP)

英國加入AUKUS 將對印太的興趣化為行動

此前各方猜測,英國為什麼加入美國、澳洲,一起建立AUKUS印太戰略聯盟。實際上,英國早就透露出對印太地區的雄心,上週《衛報》(The Guardian)指出,澳洲前國防部長佩恩(Christopher Pyne)表示,從軍事和外交政策的角度來看,英國一直對印太地區感興趣。

作為脫歐後規劃的一部份,英國今年3月發布的英國國防、安全及外交策略的綜合評估報告(Integrated Review)提到印太地區至少30次,明確表示打算比任何歐洲國家都還要深耕於印太地區。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指出,英國與美國、澳洲具有密切夥伴關係,AUKUS不僅在軍事、情報上相互合作,還要共享海底電纜等硬體設施。

佩恩告訴英國國會,他認為澳英美合作的重要性在於它發送給北京當局的信息,而且這讓英國有機會落實它對印太地區的想法。他並坦承,AUKUS協議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趁澳洲與中國處於緊張關係之際,將英國拉進印太地區。

英國的機敏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圖)與美國的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的技術與構型,被認為是澳洲未來建造核潛艦的備選名單。(英國國防部)
英國的機敏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圖)與美國的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的技術與構型,被認為是澳洲未來建造核潛艦的備選名單。(英國國防部)

如果臺海發生衝突,英國將捍衛國際法

《衛報》指出,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日前遭到前首相梅伊(Theresa May)質問英國在簽署AUKUS之後,是否會因為中國攻打臺灣而涉入臺海衝突之中,強森的回應並沒有排除任何可能。

梅伊問:「如果中國企圖進犯臺灣,這項協議對英國在因應行動中採取的立場會有哪些影響?」而強森只表示:「英國仍決心捍衛國際法,這是我們給予全球盟友的強烈建議,也是給北京政府的強烈建議。」

英國前首相梅伊在下議院就AUKUS質詢強森:這份協議是否會改變英國在台海開戰時的立場。
英國前首相梅伊在下議院就AUKUS質詢強森:這份協議是否會改變英國在臺海開戰時的立場。

發現北韓運載武器船隻

不過英國官方名義上稱,里奇蒙號(HMS Richmond)這趟行經印度太平洋地區,其實是為了國際組織的任務──支持聯合國對北韓實施的武器禁運制裁,參與聯合國安理會(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打擊北韓走私武器的執法行動。根據英國政府新聞稿,里奇蒙號在東海發現數艘不同國籍船隻,涉嫌違反聯合國對北韓的制裁。

不過英國政府明指,上個月英軍伊莉莎白號航母打擊群與日本、美國和南韓進行一系列演習,與聯合國任務無關,而是英國為彰顯對印太地區的持久承諾而實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