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喙啄木鳥」過去棲息在美國南方沼澤地帶深處,數十年來人們只聞其名、不見其形。據說牠是如此碩大、美麗,以致於有幸一睹芳蹤的人,都會忍不住驚呼「讚美主!」因此世人乾脆稱牠「上帝之鳥」。
29日,生物學界傳來令人悲傷的消息,「象牙喙啄木鳥」(ivory-billed woodpecker)或「上帝之鳥」(Lord God Bird)已經與另外22個鳥類、魚類等北美洲、夏威夷與關島(Guam)的原生物種步上同樣命運:滅絕。
無論是動物抑或植物,科學家很少對野生生物完全放棄希望。然而美國政府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FWS)表示,他們已經窮盡所有可行的方法還是無法找到這23個物種仍在大自然存活的證據。科學家並警告,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水資源污染、森林除伐等生態環境壓力與日俱增,會將更多瀕危的物種逼上絕路。
FWS的生物學家特拉罕(Amy Trahan)負責撰寫報告,她接受《華盛頓郵報》(WP)採訪時一度哽咽:「沒有人想作這種報告。光是要寫下『象牙喙啄木鳥已經滅絕』,就非常困難,我花了一點時間。」
這份滅絕名單中,美國民眾最熟悉的就是象牙喙啄木鳥,牠在1967年就被列入「瀕危」,早已成為美國南方的鄉野傳奇,最後一次可信的現身是1944年4月,路易斯安那州東北部。數十年來從美國本土的阿肯色、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佛羅里達到古巴,對牠繪聲繪影的報告此起彼落,可惜都是子虛烏有。2020年根據同名小說改編、頗獲好評的迷你影集《上帝之鳥》(The Good Lord Bird),靈感正是來自象牙喙啄木鳥。
其他同歸於盡的物種還包括:黑胸蟲森鶯(Bachman’s warbler),北美美洲最稀有的鳴禽之一,已絕跡59年,可能原因與象牙喙啄木鳥一樣是棲息森林消失、標本收藏者濫捕;喬氏食蚊魚(San Marcos gambusia),已絕跡38年;特氏石鮰(Scioto madtom),已絕跡64年;8種美國本土的淡水貽貝(mussel),可能是因河川污染或枯竭而滅絕;11種夏威夷與關島的鳥類、蝙蝠與植物。
夏威夷是這份名單上的「最大輸家」,8種鳥類與1種植物不幸滅絕,其中包括「毛島蜜雀」(po'ouli),1973年才被人類發現,到1990年代晚期只剩3隻——1雄2雌,生物學家想方設法讓牠們交配繁殖,結果是一場空,雄鳥死於2004年,雌鳥不知所蹤。
理論上,名單上的23個物種還有可能起死回生,FWS提供60天的公眾諮詢期,歡迎民眾提供相關事證。此外,FWS也將重新動用川普(Donald Trump)時期束之高閣的《候鳥條約法》(Migratory Bird Treaty Act),懲治造成鳥類不必要死亡的企業。
紐約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鳥類學家費茲派翠克(John Fitzpatrick)就反對認定象牙喙啄木鳥滅絕,他告訴《美聯社》(AP):「將牠保留在瀕危物種名單上,有助於讓人們保持關注,促使各州政府繼續保護其棲息地。」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對古巴的象牙喙啄木鳥保有一線希望,而且擔心如果過早宣布某一物種滅絕,會讓相關保育工作與資金轉移到其他目標,反而造成真正的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