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與失控的碳排放有如大洪水來臨,為人類帶來毀滅,也帶來機會。展望未來的世界局勢,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指出,未來有兩本護照很重要,第一本是疫苗護照,沒有疫苗護照,出不了國;另一本是碳排放護照,必須詳細記載碳足跡,才能做生意。
張安平上周在余紀忠基金會與環保署共同舉行的「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中指出,「工業化之後,企業只追求大量生產、效率,造成對天然資源的掠奪與破壞,人類製造大量溫室氣體,對地球造成傷害。我們必須反省。水泥是現代文明的融合劑,我們不能用以往的工業發展模式來過現代的生活形態,把所有問題留給下一代。我們有責任帶頭減碳,我們必須做,也做得到。」
《巴黎氣候協定》 讓台泥看到新藍海
全球195個國家於2015年在聯合國氣候峰會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台灣沒有加入聯合國,也未簽署,但張安平指出,「《巴黎氣候協定》是工業革命後新的地平線,台泥因為這個協定,看到了未來,看到了新藍海。」
水泥是工業部門第二大碳排放行業,台泥對碳中和問題無法迴避。台泥未來10年發展主軸,包括水泥、廢棄物處理、能源等。台泥7月完成收購歐洲儲能公司,成為全球儲能系統建置容量第4大公司。台泥董事會9月27日亦通過多項投資案,包括在和平、蘇澳廠區興建超大儲能系統,在高雄小港設立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總金額222億元。
未來的社會可能脫碳嗎?張安平說,工業革命以前,人類的社會基本上是與碳脫鉤的。「2050淨零排放不僅關乎我們這一代,更絕對與下一代、下下一代息息相關。如果地球暖化,人類不見了,錢有何意義?」他也強調,股東們不能一味要求利潤極大化。
張安平質疑 Apple每年推新品刺激消費增加排碳
對於跨國品牌Apple宣布在2030達成碳中和,並要求供應鏈減碳,表面上看起來Apple帶頭減碳,但張安平提出質疑,Apple每年推出新款機型,刺激消費者購買更多的智慧手機,這樣的消費行為造成浪費,也產生更多的碳排放。這樣的消費行為形成很多浪費,也必須檢討。
對於歐盟將於2023年施行碳邊境調整機制,企業界憂心忡忡,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表示,許多中小企業主管對於如何減碳,不知所措,工總每天電話接不完。
歐盟施行碳關稅 預估美、日、中會跟進
歐盟一旦施行碳關稅,張安平認為,美、日、中國也會跟進推出,大企業一定要先做碳足跡,但是這項工作不容易。這不是今天決定做,明天就做得出來。他最擔心的是時間不夠。以台泥為例,已要求供應鏈廠商盤點碳足跡,每一包水泥都要標示碳足跡,花了15個月才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