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雙語國家,大撒幣的政策

2021-10-11 06:10

? 人氣

作者認為,英語課早納入國民義務教育的一環,應檢討成效不彰的困境,而非將並非台灣人母語的英語置於獨尊地位。(取自Pexels)

作者認為,英語課早納入國民義務教育的一環,應檢討成效不彰的困境,而非將並非台灣人母語的英語置於獨尊地位。(取自Pexels)

據媒體報導,今年9月初行政院通過「雙語國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此乃國發會與教育部協調各部會資源推動而成,將送請立法院審議,目的是2030年雙語國家的準備工作,假使立院審議順利的話,最快年底掛牌運作。然而,行政院從現在開始到2024年,已經編列100億預算,其中10億元作為雙語發展中心的經費,如此大手筆花在推動雙語教育,其中政策規劃內容,值得商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母語恐失傳

生活在台灣的人,知道我們的生活是多語境(Multilingualism),如果把原住民語加進來,依照現行的《國家語言發展法》標準計算,共19種語言,證明台灣是多種語言的社會,而不是只有雙語。可惜的是,民進黨政府大力推動雙語國家,只列華語和英語2種語言,把學英語當做全民運動,花大錢,打造全方位雙語環境。然而問題是,台灣人從小到大,英語課早納入國民義務教育的一環,所以應該是要檢討成效不彰的困境,而非將不是大多數人母語的英語置於獨尊地位。

尤其像現在年輕人會講母語的越來越少,只聽不會講,或根本聽不懂,非常可惜。因為語言蘊含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考邏輯,進一步說,當母語逐漸從我們的生活消失,再加上老一輩凋零,代表我們和過去的歷史記憶開始斷裂,成為沒有歷史的人。尤其像每逢選舉的競爭場合,台上政治人物總喜歡秀幾句母語(如台語或客語),目的為了拉近選民的距離,當中有誰會秀英文呢?因為英語不是我們的語言,但卻代表一種高貴身份,會講英文似乎比較厲害,能力比人強。

排擠本土人才工作機會

雙語國家的政策,看似立益良善,實際上弊病叢生,不少學者早提出質疑,現今貿然施行,只會加大城鄉差距、師資培育、學習效果的問題。其次,近年來的少子化現象讓高等教育環境日益嚴重,招不到學生,過去教改要廣設高中、大學、鼓勵各校成立博士班,培養大批本土人才,卻找不到工作,浪費教育資源。

在這樣標榜雙語教育的浪潮下,本土人才無法與外籍教師、海歸教師競爭,求職應徵時,只因無法開全英語課程,學校不考慮聘請,反而是外籍人士吃香,聘用比率一年比一年增加,遠來和尚會念經;雙語國家政策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逼得本土人才不斷西進,將人才向外推,然後再來檢討學生報考博士班意願低落,導致博士班落得關閉或合併,如此捨本逐末的想法,使人匪夷所思。

這2年因為疫情影響,台灣人民苦哈哈,經濟衰退、疫苗短缺,實不該在其他預算,支出龐大的經費。呼籲民進黨政府停止這樣不切實際的消耗預算,因為最終得利的,是讓那些靠英語教學賺錢的補習機構荷包滿滿,而非真正需要幫助的學子們,以及找不到工作的本土人才,白白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