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來自北京的壓力可能會加大。除了對台灣的國際空間嚴加封鎖限縮,更值得警惕的是,北京「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手法愈見細膩,而且深入到青年階層。
戊戌新年迎旺犬,展望未來一年,台灣最大的挑戰還是在「中國因素」。
蔡英文上任後的兩岸關係,有人說是冷和、有人說是冷戰;有人說是低潮、有人說低盪。反正北京打定主意不和蔡英文政權溝通,甚至花蓮地震都跳過中央政府,直接向縣長傅崐萁致意。
不過,不管有多冷多低,至少一年半以來還算穩定。就這一點而言,必須肯定小英沉穩面對來自北京的各種壓力,沒有刻意激怒對方,也未屈從討好。
新的一年,來自北京的壓力可能會更加大。在國際空間上,封鎖限縮的力道會增加。梵蒂岡、帛琉兩友邦關係危險,甚至宏都拉斯總統葉南德茲(Juan Hernandez)在慰問花蓮災情時也用「中國─台灣」這個稱謂──當然很難相信這是無心筆誤。此外,中國對台灣的「正名」動作已從官方擴大到民間──北京迫使跨國旅館集團萬豪國際(Marriott International)在網頁上把台灣列在中國這個大分類下,這不會是單獨案例。
更值得台灣警惕的是,北京「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手法愈見細膩,而且更深入到台灣的青年階層。
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大破冰、大和解,結果得利兩岸政商買辦而傷了台灣普通百姓的利益與情感,此教訓讓北京統戰目標轉向「三中一青」。這個統戰策略在過去一年來有非常大的突破──尤其針對台灣青年。
除了各創業園區頻頻向台灣青年招手,也讓許多原本家族在中國大陸已有人脈的台商二代繼續留在當地發展;中國大專院校大舉招攬台灣供過於求的高階知識人才,研究所則向大學生招生,而近來更發展到對岸大學高校磁吸高中生──台灣高中生申請中國一線大學可憑台灣學測成績申請,毋須另外考試。
如果家中有小孩在高中念書的家長應該都有個體驗,如今家長們流行交換著香港、中國大陸各大學的入學、課程資訊。甚至學校也提供各種中國大陸高校訊息給學生。
對老師、家長與學生而言,一個簡單而「客觀」的判準說服了他們──香港與中國內地許多一流大學的世界排名都超越台灣國立大學,既然西方的評比機構都肯定了中國高校,為什麼不去念?對多數師生家長而言,並不會考慮香港的大學學術自由已一天天減少,中國大陸更不用談。
民進黨政府上台,很重要一部分是因為台灣年輕人對現實社會不滿,而寄改革希望於蔡英文;當台灣青少年也被對岸吸引走,這不只是小英連任的危機,也是台灣長遠的國安危機。
*作者為新新聞總編輯。本文原刊新新聞1615-16期合刊本,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