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的專業經理人生涯,張孝威算是曾被引領「登上高峰,眺望原野」者,對許多初入職場的新鮮人,他的建議是:不斷增加自己的價值,心中要有一個無形的「資產負債表」。
張孝威說,他曾在許多不同的場合被問到給年輕人的職場建議,他的回答總是:你一定要看得遠,努力增加自己的價值,而不是斤斤計較於「每個月是不是多1萬元」。
限期的專業生涯中,張孝威也曾幾次犧牲垂手可得的高職位或高薪資,他說,他可以犧牲一些東西,是因為他心裡有一個「無形的資產負債表」,著眼的是更限期的價值。舉例所言,他在交銀時曾經有非常能幹的同事,總是最快把事情作完;作完後他不是就休息打混,而是去幫其他同仁作事,一段時間下來,他等於把其他部門的業務都搞熟悉。當有升遷機會時,當然是優先被考量對象。
他問:這個人是傻瓜?還是聰明?
張孝威也說,早上他就碰到一個理髮師傅感嘆「現在的年輕人太計較了」,已非當年他當學徒時的態度;他在台哥大時,公司曾經要拓展海外業務,結果因為「派不出人」而作罷,當時公司希望優先找內部優秀、有企圖心的年輕人外派,遺憾的是年輕人都不願作此嘗試。
至於許多年輕人認為「好位置」都被上一代占光,他們再也沒機會的想法,張孝威笑說,他年輕時也曾經這樣想,覺得上面位置「都被他們占光」了,但後來沒發現只要你願意努力,盡力增加自己的價值,當機會來時就能把握。不過,如果工作時只會一直抱怨:工作太辛苦、老闆剝削你、薪資太低、假期太少,以這種心態工作,大概很難增加自己的價值,甚至連工作都作不好。
對台灣海外工作者─特別是年輕人越來越多,張孝威說,台灣是一個開放的經濟環境,人要往外跑是無法攔阻;他回想當年雖然是因為家庭因素而回國就業,但一段時間後他就再也不思出國工作,因為覺得「這裡是有希望的」,只要你願意努力就有機會。很遺憾的是這種「這裡是有希望」的感覺似乎越來越不存在,他認為政府與企業都有責任創造年輕人願意留下來工作、奮鬥的環境。
其實,張孝威在這本書的起頁自序中,就把其35年的職場心得先作了一個簡單歸納性的整理:
1、 想在職場出頭,專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時也要有內在軟實力─誠信。
2、 職場中必是有得有失,順境時勿得意忘形、目中無人;逆境時坦然面對,勿怨天尤人。
3、 職場中轉換跑道是正常,要以平常心視之,更不要停滯在前一階段「不能下戲」
4、 碰上職場困難抉擇時,要冷靜評估有多少份量與資源才能作出最佳選擇。
5、 領導要有威信,但也要兼顧對人的尊重。
6、 對涉及原則的事不能輕易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