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在一篇有關全球通膨的報導中,開宗明義就說「從東京的日式牛肉飯到倫敦的炸雞,消費者開始感受到全球經濟中成本飆升帶來的壓力…….」,英國最大的雞肉生產商2 Sisters Group表示,「持續了20年的便宜食品時代正在結束,食品價格漲幅可能高達兩位數」,「用一隻3英鎊(4美元)的雞就能養活一家四口的日子即將結束」。最悲觀的看法則是認為全球將重演上世紀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
企業的這些反應與看法,顯示的既是這次通膨是「來真的」,同時也顯示通膨可能會比預期的嚴重,因為造成通膨的諸多因素中,「預期心理」是一個重要因素,而這些話與看法恰恰就是預期心理的反應。
傳統上對付通膨的方式,主要是貨幣政策,以提高利率、收縮資金的緊縮貨幣政策應對;美國聯準會雖然偏向鴿派,但還是提早到11月開始就要縮減購貨規模(縮表),升息也可能明年就啟動。
其它國家則更早啟動─紐西蘭央行10月初已宣布升息 1 碼,是七年來首次升息,同時暗示進一步緊縮以防通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央行)本周也宣布緊縮貨幣政策,韓國則預估11月啟動升息…。
國內央行9月下旬的理監事會議中,維持利率不動,對通膨壓力則視為短期因素;不過,現在是否還能視為「短期因素」恐怕該再斟酌。雖然對今年通膨預售值不到2%,但實際上今年已經有4個月份的通膨超過2%,9月達2.63%,看情勢已難回到1%左右的常態。
展望未來,除了外在的國際因素外,明年起的基本工資調高、公務員加薪等,都會增加通膨壓力;既然台灣經濟成長表現佳,已無維持低利支撐經濟成長的理由了,央行宜儘早出手壓制通膨火苗,待星火燎原後再出手,為時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