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主張美國快速推進核武器現代化的人認為,中國最近的實驗相當於「史潑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蘇聯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值得引起警惕和注意。
但也有專家認為中國類似實驗並不會造成新的威脅。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的核政策專家阿克頓(James Acton)說,至少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在中國可能的核打擊面前就已經很脆弱了。
但他也指出,中國、俄羅斯和北韓密集開展這些旨在擊敗美國反飛彈武器的項目,只會促使美國重新考慮,此前簽署的限制反飛彈武器的協議是否仍符合美國利益。
劉易斯強調,目前對美國來說,關鍵是要做出正確結論。
「我擔心的是,就像911事件一樣,由於吃驚和狼狽,加上恐懼和無力感,我們作出了一系列災難性的外交決定,反而讓我們更加不安全。」
「我們退出了《反飛彈條約》(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事實上該條約對中國更具有約束力。」
美國的潛在對手現在都在努力尋求升級自己的核武庫,實現現代化。
雖然相對於美國,中國的武器庫規模還比較小。但美國存在對自己的反飛彈系統、常規遠程精密打擊系統的擔憂,催生了擴大核武庫的呼聲。
北韓問題分析家潘達(Ankit Panda)注意到,與此同時,北韓也在積極尋求更新自己的核打擊能力,以在今後的外交上增加砝碼。
他表示,「這些年來,他們要求被美國平等對待,並將更加先進的核武器及飛彈視為贏得尊重的途徑。」
這些都讓拜登政府在核武器領域感到愈加頭疼。
從冷戰時期沿襲而來的武器控制協議大多處於坍塌狀態,同時美國與莫斯科及北京的關係日趨緊張,都對目前的事態沒有幫助。
潘達認為,對美國來說,在遏制武器競賽方面唯一有意義的事情應該是討論對戰略飛彈防禦系統的限制,就像在冷戰時所做的那樣。
「把反飛彈系統放上桌面,」他說,「才能讓華盛頓從俄羅斯和中國謀求到有意義的讓步,同時勸阻他們開發代價高昂的危險的核武器。」
作者:馬庫斯(Jonathan Marcus),英國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戰略與安全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