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走》香港最後的舞台上:花旦、天后、梅艷芳

2021-10-29 12:00

? 人氣

梅艷芳:電影《胭脂扣》劇照。(IMDb)

梅艷芳:電影《胭脂扣》劇照。(IMDb)

文/李照興(香港文化評論人、作家及獨立電影導演。著有《潮爆中國》、《燃後中國》等書。)

梅艷芳後來在創建她自我獨到的百變形象上可能太過突出了,很容易就讓人快速忘記了她在新秀歌唱比賽中,那長長捲髮,唱著徐小鳳的《風的季節》,短暫地被人與徐小鳳相提並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當然是次誤會,就算相似,與其說是似徐小鳳,勉強是兩人的歌廳舞台經歷近似——那是最後一代,還有夜總會駐唱歌手的香港日與夜,老派的舞台作風和跑碼頭的現場對應智慧,都還是極為需要的生存技倆。好快,80年代的歌星再不出自這種天涯歌女的傳統,由歌手到影后,從傳統走進新時代的國際化偶像包裝潮,梅艷芳承繼了香港的歌廳傳統,又進一步重塑了流行樂壇。女藝人的表達空間與型格自她起更為豐富。而到最後,梅艷芳的限制,也是時代的限制——

她終究不是那「沒辦法做乖乖」、暗裏想「變壞」的女子。

在人生最後時光,帶着就義與獻身精神的結局,她做回一個普通女子,悔憾情愛和家庭的空虛,體現烈女式的對舞台的忠貞。如同《胭脂扣》中目睹如花的經歷後,當代情侶自問:如果是你,會為我而死嗎?今時今日,還有歌手,會為舞台而死嗎?

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

梅艷芳成長的60年代,到露出光芒的80至90年代,一生經歷了香港娛樂文化的重要變化,以至2003年的逝世,也同時成為了一個終結象徵。回看梅艷芳和她那香港年代,在事業上有兩個重要的切入點,得讓我們把故事重置到一個更大的脈絡。第一是她作為花旦的傳統傳承。第二點,是作為一個舊時代女性過渡到新時代,矛盾身份如何集於一身。舊時代的人情世故不在了,希望傳承下去的,有那演藝黃金年代給女藝人的各種可能性。

長長的女星形象路軌,甚至要追溯到更遠。

50、60年代的香港,南來的歌手樂隊小明星,仍慣在夜總會唱着國語歌。生於湖北、長大於香港的徐小鳳,一直在香港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小白光。舊日媒體和明星的距離遙遠,明星都顯得神秘莫測,因而增添了今天已掉色的明星光芒。以白光為例,她的一代妖姬形象,開「壞女人」風氣(也可理解為是非傳統價值,敢活出自己選擇的個性),可在現實中,她到港發展拍了幾部電影之後,竟然足足消失十多年,過自己的生活。

梅艷芳早期在樂壇、中期在影壇傳承的形象,正是白光這「壞」。兩人皆是能唱能演,而且是擅演有性格甚至豪邁強悍的女角色著名。巧合地,這令梅艷芳與白光在間接之間,完成了一種藝人的傳承演化。了解這個傳承,我們才得以說,梅艷芳那屬於香港女星形象和演藝界變遷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世界走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