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攸關人類生存前景,一文掌握「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歷史意義與關鍵議題

2021-10-31 09:00

? 人氣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AP)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AP)

「我們無法吃煤炭,無法喝石油,無法呼吸所謂的『天然氣』。」

                                 ——氣候運動者納凱特(Vanessa Nakate)

攸關全人類生存前景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10月31日在蘇格蘭大城格拉斯哥登場。在美國總統拜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領軍之下,世界各國代表將以2015年的《巴黎協定》為基礎,力圖提高各國的溫室氣體減排承諾、強化減排機制、減輕全球暖化帶來的災害、協助貧窮國家適應氣候危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場會議全名「《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6),簡稱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或「COP26」,預計進行至11月12日,重要性可能是歷屆會議之最,許多媒體與評論者甚至以「不成功便成仁」(make or break)形容。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化石燃料污染(AP)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化石燃料污染(AP)

什麼是《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與COP26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1992年5月通過、1994年3生效,宗旨是「將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的水平上。」UNFCCC目前共有197個締約方(parties),1995年在德國首都柏林(Berlin)舉行第一屆締約方會議(COP)。COP26原本去年就要舉行,但因新冠肺炎疫情順延至今年。

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UNFCCC為基礎,法律層面規範已開發國家的溫室氣體減排;2015年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取代《京都議定書》,簽約方各自對減排訂出「國家自定貢獻」(NDC),並且每5年檢討一次。台灣雖然不是《巴黎協定》的簽約方,但仍訂出NDC:以2005年排放量為基準,到2030年時減排20%。

COP26為什麼特別重要?

「人類長期大量排放溫室氣體造成全球均溫大幅上升、人類生存環境劇烈變化」已是無可辯駁的科學事實,「溫室效應►極端天氣►嚴重災害」的事例屢見不鮮,但地球大氣層的溫室氣體濃度仍在上升,《巴黎協定》設定的全球均溫上升幅度上限——與工業化之前(1750年)相比,不超過攝氏2度(1.5度更理想)——越來越難以達成,從極地冰層融解、物種快速滅絕到旱澇野火頻發的效應日益明顯

換言之,人類對於減排、減害(mitigation)、適應(adaptation)如果不「做得更多、做得更快」(Do more and do it faster.),後果恐將是一場接一場的大規模災難。因此格拉斯哥(Glasgow)這場大會任重道遠,各國領袖與政府除了許下「20XX年之前達成碳中和」之類的承諾,更重要的是立刻做出行動。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可再生能源,潔淨能源,風力發電(AP)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可再生能源,潔淨能源,風力發電(AP)

人類氣候危機的現況有多嚴重?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今年8月發布的最新科學報告指出,溫室氣體造成的氣候變遷效應「廣泛出現、快速發展、不斷強化」。姑且先不論人命傷亡,氣候災難與風險評估公司AIR Worldwide」估計,氣候變遷每年造成全球約32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相當於燒掉全台灣半年的GDP。

聯合國環境署(UNEP)估計,從現在到2030年,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將比《巴黎協定》的要求足足多出280億噸,以二氧化碳為大宗,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這是人類與無數動植物生存環境面臨的最大威脅烏干達氣候運動者納凱特(Vanessa Nakate)說得好:「我們無法吃煤炭,無法喝石油,無法呼吸所謂的『天然氣』。」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AP)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AP)

COP26的具體目標是⋯⋯

《巴黎協定》簽署至今,地球均溫已上升1.1度。如果世界各國「只做到」其現行的減排承諾,科學家研判地球會「再升溫」1度至1.5度。但科學家也認為,如果各國能夠大幅提升NDC的減排承諾,在2050年之前做到「淨零排放」(net zero),1.5度防線還是有可能守住,這也正是COP26的重大使命。

聯合國為COP26設定的兩個具體目標是:(1)2010年為基準,各國承諾在2030年前降低碳排放45%,以便讓全球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淨零排放)。(2)富國切實履行《巴黎協定》的承諾,每年挹注「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1000億美元(目前還不到800億美元),協助窮國適應氣候變遷、轉型潔淨能源。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憂心忡忡:「世界正面臨一場氣候浩劫。格拉斯哥會議很有可能讓大家空手而回。」

另一個重要目標是碳交易(carbon trading)國際市場交易規則與機制的建立。碳交易有助於引導市場力量投入對抗氣候危機、促成全球碳中和,在歐盟等地區行之有年,但仍需要一個全面國際化的市場。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氣候運動者以企鵝形象進行抗議(AP)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氣候運動者以企鵝形象進行抗議(AP)

美國與中國扮演什麼角色?

兩個最值得關注國家自然是美國與中國。美國在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退出《巴黎協定》,拜登(Joe Biden)上台後雖然改絃易轍,推動「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這次也率領龐大代表團來到格拉斯哥,但美國國內以共和黨為主的反動勢力仍然強大,迫使拜登限縮計畫、大砍經費,能否再度成為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領航員尚有待觀察。此外,美國國會將在明年11月改選,共和黨很可能奪回參眾兩院主導權,因此今年的COP26對拜登而言恐怕也是「make or break」。

中國是全球頭號碳排放大國,也亟欲在應對氣候危機方面做出表現。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提出「2030年碳達峰(排放量達到峰值)、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各方期待它做出比《巴黎協定》更大幅度的減排承諾,但它近年遇上經濟成長趨緩、能源供應短缺等重大問題,短期內恐怕很難再做更大的貢獻。

還有哪些國家值得關注?

全球人口第二大國印度(將在2027年前後超車中國)也是全球煤炭生產、進口、使用第二大國,至今並未做出新的減排承諾。化石燃料出口大國俄羅斯、澳洲的態度也並不積極。沙烏地阿拉伯承諾加強減排,但是拒絕將自家出口的石油與天然氣列入計算。

印尼、馬來西亞、南非、墨西哥與巴西等新興經濟體,也都是值得關注的國家。尤其是巴西,有「熱帶川普」(Tropical Trump)之稱的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不但不將氣候危機當一回事,而且為經濟因素而大肆破壞大自然最重要的碳匯之一:亞馬遜雨林(Amazon rainforest)。

佔巴西全國土地面積達6成的亞馬遜雨林,同時孕育了全球2成的物種。(美聯社)
佔巴西全國土地面積達6成的亞馬遜雨林,同時孕育了全球2成的物種。(美聯社)

COP26實際上如何進行?

大會的開頭幾天,約120個國家的政府領導人會一一登場,宣示聯手對抗氣候危機的決心。接下來是重頭戲,各國代表團(通常是由環境部長或環保署長領銜)進行談判,商定各國如何調升NDC、認捐與運用綠色氣候基金、復原大自然的碳匯(carbon sink,例如森林)。COP26在格拉斯哥揭幕前的幾個月,各國代表、聯合國人員、專家學者就已經開始密集磋商。

非政府組織(NGO)與企業領導人也是重要參與者,他們會提出各種關於減排、減害與適應的建議與方案。此外,COP26也將舉行一系列面向公眾的研討會、展覽等活動,廣泛探討各項氣候議題。如果一切順利,會議閉幕當天(11月12日,如果沒有延期)將發表共同聲明、宣言或行動方案,向世人昭示這場「氣候戰爭」已進入新階段。

COP26一旦失敗會有何後果?

如前所述, IPCC在8月分的報告已解釋氣候變遷如何引發極端天氣事件,古特雷斯形容為「人類的紅色警戒」。但是近來的化石燃料供應失調、可再生能源青黃不接的危機,為COP26投下一道濃重的陰影。如果COP26無法達成比《巴黎協定》更強有力的行動方案,人類將付出慘重的代價,天災人禍,惡性循環。

台灣有許多邦交國都是所謂的「小型島嶼國家」(small island nations),暖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讓它們朝不保夕,如果升溫1.5度防線失守(最快可能在2030年代),它們恐將陷入「滅頂滅國」的夢魘。對於其他國家,超高溫熱浪、洪水與野火輪番肆虐、農作物嚴重歉收、饑荒、水資源爭奪引爆軍事衝突、氣候難民流離失所⋯⋯將成為新常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