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投資種子階段為主的Cowboy Ventures曾對獨角獸企業作過研究,結果發現面向消費市場的公司比面向企業市場的獨角獸公司多,因此,擁有人口眾多、市場廣大的經濟體,養出獨角獸的機會就較中小型經濟體大得多。
本土獨角獸候選人Gogoro
中國的滴滴出行,小米,陸金所和新美大、今日頭條等獨角獸,同樣的技術放在台灣,面向規模小得多的市場,要成為獨角獸的機會就小多了。此外,台灣更長於硬體製造、面向企業的經營,台積電、鴻海、及其它許多代工企業都是如此,台灣短期要孕育出自己的獨角獸的條件是較差了一點。
國發會承諾2年內要有「本土獨角獸」,而且說有3-4家可能人選,其說法與作為是過於「取巧」,實在不足取。外界很容易猜測出所謂2年內成為獨角獸的候選人,大概就是2011年成立,早已羽翼豐滿、作電動機車的Gogoro,或是早已得到全球最大創投紅杉資本投資的AI新創等公司。
Gogoro是由尹衍樑、王雪紅等人投資,國發基金、星國淡馬鍚也投資,原本的估值就已近9億美元,創投界甚至認為其估值早已超過10億美元,獨角獸之名已當之無愧。國發會如果是要拿Gogoro「當業績」,坦白說,沒有行政院的新創方案,Gogoro同樣會成為獨角獸;而Gogoro雖然是前宏達電主管陸學森創業之作,但初期投資者就是大財團,其性質亦與一般需要風投支持的新創有異。否則,單以新創公司的成功傳奇而言,聯發科子公司匯頂才掛牌不久,市值就破台幣3000億,豈非可說是「超級獨角獸」?
政策實效比虛假的KPI重要
其實,國發會可以務實一點,不需要作「2年產生獨角獸」這種無謂甚至虛假的KPI來壓自己,有這種壓力就可能有政策扭曲。新創方案的「業績」、效果及成敗,要看的是因這個方案,多增加的新創事業有多少,那些發展仍困難的新創(募資、徵才、拓市都難),因而得到的改善與助益有多少。
如果兩者都無效,政府縱然能在2年內端出Gogoro,或其它已成立5、6年的新創成為獨角獸當業績,這個新創方案還是失敗的─那些獨角獸與有無此新創方案關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