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告別掃地」 勞動型服務教育該如何華麗轉身?

2021-11-14 05:30

? 人氣

疫情期間,「勞動型」的服務教育根本無法到校實施(照片:Stin Shen∕flickr)

疫情期間,「勞動型」的服務教育根本無法到校實施(照片:Stin Shen∕flickr)

疫情的影響,讓全國學校在五六月份實施遠距教學;而在新學期,一開始也有蠻多學校先實施了幾周的遠距教學,直至十月才陸續恢復實體上課。這個世代因為疫情而有了遠距教學,在遠距教學的階段也讓大家省思到有些課程究竟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性?透過線上教學讓部分學生能選擇觀看課程的重點,但學習效率不一定能提升。同時,線上課程也少了師生彼此實際互動的氛圍。不過,在遠距教學中確實可以讓學生們規劃自己的時間。而許多大學生會經歷的「服務教育課程」在疫情下也不例外,必須轉變為遠距教學,而這模式轉變成觀看影片或者是撰寫心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疫情下,「勞動型」的服務教育根本無法到校實施,僅以線上配套方式來補足時數,但這對於學子們來說真的有用嗎?而這徒於形式的勞動型服務教育真的是有意義的嗎?「勞動型」服務教育是許多大學生一直會討論的問題,究竟要廢還是不要廢?服務教育課程的設立,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在從事服務時能學到一些東西,例如掃地似乎可以培養愛護環境的責任心。但這些收穫,不能讓學生自己去摸索,而是需要有師長從旁指導。這值得大專院校與學生一同省思,究竟是怎樣的方式才能夠讓學生們能學到東西,又能夠是有意義的服務教育課程。

就個人經驗對於勞動型服務教育的轉型過程中,勞動型服務教育該如何華麗轉身以及在轉型時會面臨到的困難點,提出一些個人看法。

1、將服務教育課程的勞動性質轉變為「學用合一」,告別過往一年級全校性的掃地,改為二三年級,由各系規劃新的課程,如服務與知識實踐,結合科系領域發展出新的服務教育。學生將不再僅用「勞動力」來完成服務教育,而是將在系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如:法律、社工、傳播……)轉化成服務,在這過程中能夠讓過往所學的東西全部統整再複習一遍,並且運用出來。如此所學到的效益一定比目前單純勞動型服務教育來的多。大學生往往最欠缺的就是實踐與執行,通常僅是於課堂上的學術活動,鮮少將所學到的東西真正應用。

2、在勞動型服務教育課程轉型的過程中通常會遇到兩個阻礙,學校以及學生,這兩個因素將會是服務教育課程轉型的最大困難。

(1) 在學校端的角度,往往會不想要多耗費時間去設計課程,因此全校的「勞動型服務教育」對於學校來說是相當方便的。所以若要將勞動型服務教育轉型的話,學校課程規劃人員真的需要去改變心境,究竟辦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到東西還是只是為了方便管理學生,甚至是為了配合教育部而設置的服務教育課程。

(2) 在學生方面,也會是學校要不要將勞動型服務教育轉型為「學用合一」的服務教育課程重要關鍵。有些通過了勞動型服務教育課程的學生,到了不同年級時,會有「苦媳婦熬成婆」的心態,當學校有打算要轉型服務教育課程時,這些學生會認為沒有必要甚至是反對學校的改革推動。這些通過勞動型服務教育的學生感受,也是讓學生自治相關組織不向學校提出改革課程的原因之一。如果通過勞動型服務教育的學生,也是支持改革服務教育課程,這才會是學生自治相關組織向學校爭取改革服教課程最有力的後盾。

要將勞動型服務教育轉型成「學用合一」的服務教育課程事實上並不難,主要是學生端有沒有將意見表達出來,以及學校願不願意改革。如果能將傳統的掃地、維護環境、出公差...等的傳統服務教育,轉變成更有意義的服務教育,在服務的同時又能夠增進專業領域的本職學能,這或許更能夠貼切服務教育課程當時設立的目的。學生們在從事這些更有意義的服務教育課程,也能夠從中再次檢驗自己所學是否足夠?在畢業前將自己的本職學能增進完備,以利面對外來踏入職場的挑戰。

*作者為大九學堂二期學員。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