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多阿姨的小孩也是做勞力工作、不是太多錢的工作,很多阿姨覺得兒子也賺不多、不想跟兒子拿錢,就靠回收賺錢……」施舜仁曾問過許多阿姨孩子是否會給錢,通常得到的答覆都是「想靠自己力量養活自己」,即便如果有天真的動不了了可能還是需要兒子養,這份工作是長輩的一份尊嚴,支撐自己、不必跟人伸手拿錢的尊嚴。
另一種更不得已的狀況,是必須照顧家人、無法出外工作者。即便清潔員這行容納不少中高齡婦女,有些阿姨必須照顧生病的先生、隨時可能必須回家處理突發狀況,她無法跟其他長輩一樣去做固定工時的清潔打掃,這時拾荒就成僅剩選項。也有阿姨會帶著腦部損傷的丈夫一起去撿回收,即便走路不太穩、需要有人照顧,至少這份工作能讓他們待在一起。
五角拌接觸的拾荒者主要每月收入在4–5000元之間、算起來一天100多元,回收物來源則由鄰居、市場攤販、店家提供為主,更大宗的是「跟回收車」,就在垃圾車來的時候「攔截」一般民眾要丟棄的回收物、順便幫忙丟垃圾。雖然這些過程跟一般民眾想像的「在街上撿垃圾」有極大差異、似乎不用很辛苦一個個翻垃圾桶,實際上依然是極為艱辛、無法反應在收入上的巨大勞力付出。
五角拌成員廖宏翊說,基本上拾荒者工時都很長、有些人也不只拾荒這份工作,有位阿姨就是早上6點起床、市場工作到12點、在市場蒐集回收物以後拿去賣、賣完以後又去跟垃圾車向民眾要回收物、要了再整理,一整天就是從早上6點開始工作到凌晨1點,雖然這樣一天可以賺5–600元,背後是17個小時、一般上班族兩倍的漫長工時。
無論是去跟垃圾車、去跟店家攤販收垃圾、整理好拉去回收場賣,施舜仁說阿姨們最大職業風險就是車禍,不友善的交通設計讓她們只能與車爭道,長期搬重物下來腰椎與膝蓋受損也是常見狀況。另一成員陳思妤則說,拾荒者通常為了生計沒有休息的空間、只能一直一直讓膝蓋磨損到真的不行的程度,就算被金屬、紙類、繩子劃傷手流血了,也只能一直工作下去,傷口很久都好不了。
更讓阿姨們心累的,或許就是「檢舉」。以拾荒為主要收入的老人家通常居住空間不大、只能把整理好的回收物堆在家門口與樓梯間,但鄰居總覺得阿姨很髒、有味道、影響環境,就容易打電話給環保局檢舉。若是被檢舉開單,一次罰鍰在1200–1600之間,這可能是阿姨一周都賺不到的價碼。
陳思妤也記得,曾有個阿姨辛辛苦苦整理好回收物,隔天醒來卻發現整包被鄰居丟了──雖然那是一整包價格很好、可以讓阿姨稍微多賺點錢的鐵鋁罐,在鄰居看來卻只是可以隨意丟棄、令人討厭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