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台動作頻頻 吳介民:不是把國民黨選下去,台灣就沒事了

2018-03-07 16:53

? 人氣

中研院社研所副研究員吳介民教授,出席台研會30週年系列論壇「台灣主體性--從政治、歷史、文化、族群到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陳明仁攝)

中研院社研所副研究員吳介民教授,出席台研會30週年系列論壇「台灣主體性--從政治、歷史、文化、族群到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陳明仁攝)

中國近年對台動作頻頻,如今又釋出惠台政策,有意「以經逼政」。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今天說,如從公民社會、台灣歷史主體性角度來看,「不是把國民黨選下去,台灣就沒事了」,台灣的問題是面臨中國崛起,目前只是歷史的初階段,挑戰正要開始,政府必須思考如何對應與中國的關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財團法人台灣研究基金會今(7)舉行「台灣主體性,從政治、歷史、文化、族群到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論壇,台中市長林佳龍、文化部長鄭麗君以及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所長張隆志等均是「座上賓」。

吳介民強調,台灣必須認識中國的「變與不變」,如果從歷史的大尺度來看,中國很多東西都是不變的,例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意修改任期,就充滿中國歷史的傳統意味。政府面對中國必須超越選舉週期的束縛,否則無法處理這個大歷史議題。

吳介民指出,台灣必須反思中國的「他者性(otherness)」,中國之於台灣,充滿歧異、複雜,在不同群體及世代有南轅北轍的想像,這可以是機會、威脅、文化資產或歷史包袱。

吳介民:中國帝國重建,台灣扺抗正要開始

吳介民說,中國目前提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比較好聽的講法,若用學術用語就是「中華帝國正在重建」,習近平給自己加上的使命就是「帝國重建」,如此宏偉的計畫,必須放在世界史的尺度來看,這是巨大規模的歷史過程,台灣須有清晰的認識。

吳介民強調,台灣面對中國帝國重建所帶來的威脅、影響,「社會抵抗(Social Resistance)」才正要開始,恐怕得等到帝國重建大計畫獲得階段性成功、巨大成就,告一段落,但亦有可能一敗塗地,可能是帝國崩解,此時台灣社會追求「主體性」的努力才能獲得喘息。

20180307-台研會30週年系列論壇「台灣主體性--從政治、歷史、文化、族群到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左起)張隆志教授、台中市長林佳龍、台研會創辦人黃煌雄、文化部長鄭麗君、吳介民教授。(陳明仁攝)
20180307-台研會30週年系列論壇「台灣主體性--從政治、歷史、文化、族群到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左起)張隆志教授、台中市長林佳龍、台研會創辦人黃煌雄、文化部長鄭麗君、吳介民教授。(陳明仁攝)

吳介民:支持台獨年輕人比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維持現狀」

吳介民說,主權表現在文化認同上就是所謂的「主體性」,如果台灣社會無法清晰認識、建構主體性,就會失去「社會抵抗」的資源,而主體性仍是社會抵抗的根本。

吳介民亦引述中研院研究指出,台灣過去確實有「台獨年輕化」的趨勢,但近兩年支持台獨年輕的之比例有下降趨勢,但取而代之的不是「中國認同」,而是跑去「雙重認同」或「維持現狀」,這是在政治認同主觀上的「調節器」或「避風港」。

吳介民強調,這是一個中間地帶,支持台獨青年人下降的比例,不是跑去「統派」或是「中國認同」,這也代表統派在台灣已經失去吸引力,畢竟目前年輕人自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已經剩下不到百分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思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