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台灣大打著支持管中閔的算盤,是覬覦他當選後的商機,但這與管中閔獨董身分無關,而且每個支持他或其他候選人的委員,都也可能有自己類似的算盤,無可厚非,不存在因為角色造成的利益衝突。如果,因為管中閔獨董身分有助於他們在選前有機會見面談好當選後的交易,這只能叫做管中閔賄選,而不是蔡明興的利益衝突問題。
現在的情況是,說別人有利益衝突的人,自己有極大的利益衝突問題;被指控有利益衝突的人,卻實際可能是超越利益衝突的模範。這就是管中閔必須深思的問題了,因為攻擊蔡委員有利益衝突所針對的,顯然就是他。沒有他,這些攻擊都不會發生。
他們如此顛倒對利益衝突的防範,固然不是管中閔的責任;不過,要化解這種指鹿為馬的顛倒,卻只有靠管中閔讓步。懷璧其罪就是這個道理。
管中閔若是不撤,教育部一定也不會讓步,等著台大召開臨時校務會議,台大就會面臨校園分裂,出現不分青紅皂白地指控管中閔隱瞞獨董身分,違反利益衝突的迴避原則,也一定有落選者的同事毫不避諱地發動攻擊。為了搶奪校長的位置,斯文掃地地找理由。
台大也好,教育部也好,雖然都是個看似應該講理的單位,實際上卻是擅長挪用理由遂行自己偏好的單位。夾在教育主管與課綱同盟兩角之間的教育部,若使得前者的功能受影響,才是利益衝突的表現。提案召開臨時校務會議來撤銷遴選結果的教授,與落選者有持續同系之誼,若因此促使其提案,也才是利益衝突的表現。
兩個月來,進步派學者與他們支持的校長人選,大概都在等管中閔自己退讓。如今管中閔還是不讓步,台大也許就不會有校長,除非有一天他被趕走,那時的台大已經分崩離析。倘管中閔為避免台大分裂而選擇撤,即使外界覺得他們將變本加厲,小人得志,但之後的新陳代謝也會加快。
至於教育部長表示,一切是因為對台大龍頭地位的重視,認為台大校長必須具備高尚品德跟學術成就,難道教育部長不也是?故這話絕非他本意,而他們屬意的那位當然也絕不是。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中山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