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欠債不能欠過年,否則兆頭不好倒運一年,不過,台大校長人事案硬生生被教育部「欠過年」,開春都還沒一個了結,就在由台大人組成的「台灣大學自主行動聯盟籌備會」走上街頭抗議教育部「七道公文卡管」,拖延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就任的同時,傳出「府院慰留」年前辭意還甚堅的教育部長潘文忠,接續任務不是他所熟悉的十二年國教,而是高教,包括高教留才、乃至「完成大學校長遴選辦法修正」,如果新聞屬實,那真是個奇特的「任務交付」。
首先,潘文忠並不具高教背景,沒有大學校長資歷而担任教育部長,已經超邁前人出類拔萃;他還是典型的師範系統出身的教育行政官僚,當過國小教師,但顯然沒有教學熱忱,考上高考之後,循公務體系從督學、課長到局長(蘇貞昌台北縣長時代的教育局長)、教育部司長、主任秘書…,從經歷來看,他理當是民進黨崛起後最討厭的「保守的師範系統的教育主官」,唯一正確是他跟對了政黨跟對了人,從蘇貞昌到後來短暫出任林佳龍主政下的台中市副市長,常任文官的好處是技術性政策可以把意識形態的色彩降到最低,直到他成為政務官。
課審會議翻盤在先,台大校長人事拖延在後
潘文忠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教育部長?從他就任伊始,始終有懷疑,特別是他的第一位副手是台大學術副校長陳良基,不以學術論高低,法無明定非大學校長不能當教育部長,當時比較正面的評價是國教最重要,是教育的根本,由熟悉基層教育的潘文忠出任非常適當,至於高教就交給副手,何況大學自治,學術獨立,教育部不必也不該管太多。
那麼過去一年九個月,潘文忠在國教上做了哪些改革或建樹呢?有,他宣布新課綱延後一年實施!最好笑的是,在引發爭議的課綱文言白話選文比例上,教育部課綱審議會議幾經表決後,潘文忠裁示「原案通過」(文言文比例為五十五%到六十五%),想像得到,反對文言比例超過白話文者抗議聲不斷,潘文忠硬是讓課審會重新開會重新表決,然後「翻盤」(文言文比例調降到三十五%到四十五%)!
簡單講,教育部鬧了一大圈,終究還是想盡辦法降低文言選文的比例,也不過是一、二篇文章,潘文忠先前不熟悉議事規則,事後無視自己的會議結論,凸顯的恰恰好是他能用多大努力「完成任務交付」。
然後呢?沒有然後了,十二年國教能因為少這一、二篇文言文起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猶在未定之天,何況,課綱還得明年才上路,唯一的作用是,沒人再討論國教問題。
至於高教(包括留才)問題,潘文忠推倒了過去的「頂大計畫」,換新名目推出「高教深耕計畫」和「玉山計畫」(補助千位玉山學者),却被學者駡臭頭,幾番呼籲要求教育部收回這個製造更多資源分配不均的計畫;年前拍板的深耕計畫,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其內涵,理由很簡單深耕雨露均霑的結果就是人人有獎,金額却大半縮水,能獲得十億以上的「國家隊」還是台成清交,台大拿最多十八億,却已是往年經費的六折,這個「國家隊龍頭」偏偏沒有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