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底,日本基本控制了緬甸全境,並侵占了中國雲南的龍陵、騰沖、龍等戰略要地。「欽迪特部隊」訓練中心也隨盟軍撤到印度中央邦薩格爾(Sagar)地區,因為這裡的氣候條件最接近緬甸乾旱地帶,只是缺了緬甸因地形高低落差大所產生——寬廣可怕、水流湍急、暗藏凶險的河流。同年年底,剛完成整編的「欽迪特部隊」前進指揮所就設在印度最靠近緬甸邊界的英帕爾(Imphal),這裡英國東部集團軍司令部的所在地。(註7)
在緬甸文化中,欽泰象徵全能的力量和護衛,因此在緬甸每座寺廟都可以看到欽泰的雕像與畫像,以保護寺廟免受惡魔的侵擾。不同於中國的石獅子,為有辟邪作用的鎮宅神獸,而且一定是一公(左牡)一母(右牝)立於建築物之大門口,這樣擺設符合了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意涵。(註8)緬甸的欽泰(擒敵,即石獅子)則2隻都是公的。就因為欽泰被緬甸人視為重要的守護神獸,因此在目前流通的緬甸紙鈔(MMK)上幾乎都會印上祂的圖案,像——10、20、50、100、200、500到1000元的紙幣上,都印上了一隻一模一樣的欽泰,只是色彩不同罷了。
1942年6月,史迪威制定了一個中英美協同作戰,粉碎日本封鎖的計畫。為了實現這一軍事目標,史迪威希望美國的作戰部隊能夠發揮作用。同時要求英國在孟加拉灣投入足夠的海軍力量來控制它,並在仰光登陸。在印度的英軍和在印度藍姆伽(Ramgarh)的中國軍隊將從西翼進攻緬甸,而以雲南為基地的中國20個精銳師將從東翼進攻緬甸。這2支軍隊在曼德勒以北會師後,向緬甸南部推進。英軍在仰光港登陸將切斷日本通過孟加拉灣進行增援的部隊。英軍登陸後立即向北挺進,從背後襲擊日軍,這一計畫將確保在緬甸打一場速決戰,爭取於1943年及早打通進入中國的補給通道。
不過這個計劃被華裔美籍學者鄒讜(1918~1999)批評:「過於空洞,既沒有對佔領緬甸日軍兵力和佈署作出估算,也沒有提及需要盟軍提供何種類型的以及多大規模的部隊才能完成計畫中的任務,甚至沒有提到由誰指揮與具體作戰時間,因此從嚴格的軍事定義上來講,這不應該稱為一個計劃」。就因為計畫不夠完備,再加上盟國之間各有不同的盤算,導致正式施行的時間一直被推遲,到1943年5月的華盛頓會議時,被重新修改變成一個重占緬甸北部、開闢雷多公路的小規模作戰計畫。到8月的魁北克會議上,計畫實施的預定日期從11月再被推遲到1944年2月中旬。(註9)
唯一獲准並提早進行的是,英軍發動奪回——阿恰布(Akyba,現名為實兌)、梅宇(Mayu)和若開(Arakan)的軍事行動,這次戰役從1942年12月中旬開始一直進展順利,直到隔年(1943年)1月初,出現了史林姆爵士所說的「不幸的停頓」。此後,戰事一蹶不振,最後以失敗告終,不過在3月之前敗象並不明顯。(註10)因此英方計畫在這段時間出動駐防於英帕爾的欽迪特部隊深入緬甸內陸,向日軍發動擾亂式的突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