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堅持卻益發艱難的非核家園,別發生「本土性能源危機」!

2018-03-15 07:30

? 人氣

311廢核大遊行參與人數變少,非核家園之路風險仍高。(陳明仁攝)

311廢核大遊行參與人數變少,非核家園之路風險仍高。(陳明仁攝)

一年一度的反核遊行在11日(周日)舉行,雖然人數變少,但對反核者而言,可堪告慰的是:總統蔡英文在臉書發文強調「方向絕對不會改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與此同時,外界看到的是停機超過600天的核二廠2號機在行政院指示下重啟,且已由原委會通過;而甫公布的去年用電量仍成長2.2%,喊了半天的節電破功;上周美國商會公布的報告更直指美商對台灣缺電的憂慮,難安心投資;至於才在爭議聲中通過的深澳煤電廠環評,到底對北台空污有多少「貢獻」,就更不在話下了。

在馬政府執政時期,每年3月舉行的反核遊行,總能吸引不少人參與,人數最多的2013年,分別在北中南舉行、號稱超過10萬人參加,之後的遊行也至少有破萬人參加。不過,近兩年參與人數從數萬人降到數千人,今年情況更淒涼,根據蘋果日報的報導,今年遊行「僅2千多人參與,不僅冷清且人數創歷年新低,過去積極動員反核遊行的民進黨立委今年全缺席」。

正面解讀,民進黨已執政,非核家園亦入法,非核家園已竟其功,上街與否已不重要,動員能量自然下降;反面來看,當年反核者那些「台灣不缺電」、綠電能取代一切的說法,在近2年供電持續亮警報、還有一次全台大停電,加上全台空污破表後,已然破功,支持全面廢核者已減少。

但不管那種解讀才是正解,重點是台灣供電確實出問題,而且至今仍難看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綠營與反核人士曾大力推荐韓國首爾的「節電經驗」,稱透過各種節電措施,讓首爾省下一座核電廠;不過,這種訴諸道德的方式難見其效─台電最新公布的去年用電統計,去年全國售電量2172億度成長2.2%,而且創下新高。先前經濟部宣示每年用電成長不超過1%目標,但台灣已連續2年用電成長超過2%。

其實,用電量的增減非常容易理解,但卻非常難控制。前年下半年開始全球景氣回春,國內景氣與生產都開始上揚,去年沿續此趨勢;企業所有的生產活動,幾乎都離不開用電,工業用電占比重超過5成,另外商業與住宅用電各2成多;景氣好,工業生產當然增加、用電也上升,商業活動同樣都要用電。以今年景氣持續回升,加上半導體產業投資增加,未來要讓用電維持1%以內的成長率,並非易事。

更何況,不僅工商業用電與景氣連動,非政府能控管,連住宅用電都完全不是政府能掌控:夏天酷熱、冬天酷寒,會讓民眾使用的冷氣、暖氣的用電量大增,真要民眾都配合政策作到節能省電,難。除非電價上漲,才可能讓節電效果出現;首爾的節電措施,靠的不是道德勸說,而是電價也上漲得來的成果,偏偏蔡政府選前選後都一再承諾電價不漲。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