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德國共有433家金融科技業者,其中346家非常活躍,而FinTech並沒有完全一致性的定義,正是這原因,所以必須由不同的市場來分別加以定義,法律上之規範強度自然對不同業別不可能全然一致,而FinTech業者的主要特色是對於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回應且創新,他們運用最新技術,精簡人力,並彈性達成客戶需求。他們並提供許多新型服務,例如跨境點對點支付、線上微型貸款或是群眾募資等,以電腦取代人力,並排擠了傳統金融業的獲利。
合作取代鬥爭,互補與時共進
於2015年融資和資產管理領域,活躍在德國的金融科技公司的總市場規模達到了€22億。通過眾籌平台融資2.7億,另外社交交易平台(Social Trading Platform)和機器人諮詢理財共計超過€3.6億的資產,金融科技的支付領域也高達€170億的交易額。至2015年底約有1,200,000德國人使用獨立的個人財務管理系統來管理他們的個人財務,幾乎所有的金融科技部門近年都有非常高的增加率,隨著FinTech市場成交量相較以往已增加10倍以上,機器人理財部分的最大年均增長率、社交交易和群眾投資年均率也都有3位數的成長。基於這個成長基礎線的推論下,該報告認為德國的金融科技市場總量在2020年有可能達到€580億,到2025年將會達到€970億。到了2035年市場交易量甚至可能達到€1,480億。
且在報告的調查問卷中,目前有87%的被調查銀行正在與至少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並將繼續設法與其他金融科技公司有更多的參與或合作。以成立於2009年的德國Fidor銀行為例,其沒有實體銀行,只透過網路提供金融業務,以創新和彈性的服務方式,而擁有超過120,000名客戶,並積極與其他FinTech公司結盟,透過資源運用及結盟,使該銀行在金融界有其特殊性,並且積極運用手機技術參與金融服務。又將該銀行的儲蓄利率結合Facebook粉絲團按讚數,當按讚數每增加2,000個,存款戶的儲蓄年利率就會提高0.1%,Fidor銀行也打造社群金融,極力在銀行業發展「社群」的概念;而且Fidor銀行與傳統銀行相比更像是一個App Store,與許多金融科技業者合作,提供各種極具創新性的核心銀行服務。
FinTech對銀行傳統服務模式造成衝擊的同時,使得傳統銀行必須也有更多的創新和改造。銀行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在德國並未發生毀滅性的替代現象,反而是以相互「合作取代爭鬥」和競爭,很多傳統銀行機構已經在尋求與金融科技公司互補合作,引入新型資訊科技,讓金融市場與時共進,而在國際上更有競爭力。報告中強調德國的金融科技公司發展到今日也沒有發生系統性風險,但是金融科技行業有極高的增長潛力,如果繼續保持像現今一樣的強勁增長發展,那麼系統性風險仍有可能會發生。未來仍需要有適當監管和引導,防止潛在的高風險危險源,例如社交交易領域中有關證券交易的部分,若沒有適當管理,有些業者有可能會利用社群追隨者的盲從,而形成操縱市場或造成證券市場的異常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