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廣角鏡】霍金說「哲學已死」哪裡不對,為何無礙他仍是偉大科學家?

2018-03-14 15:39

? 人氣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018年3月14日辭世。(美聯社)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018年3月14日辭世。(美聯社)

趁霍金逝世,談一下科學與哲學的關係。也許大家不知,霍金對哲學頗為不屑。他曾在其著作揚言「哲學已死」,說哲學雖是科學之母,但現在已跟不上科學步伐,只剩下旁枝末節的語言分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許多人都批評霍金這番言論,我也認為霍金對哲學理解粗淺,還停留於快一個世紀前哲學界的日常語言學派。然而,我想說霍金是全錯的嗎?絕不是。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018年3月14日辭世。(美聯社)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018年3月14日辭世。圖為他與教宗方濟各2016年會面。(美聯社)

我在哲學上是自然主義方法論傾向的,即我認為科學研究進步確實很大程度影響本體論的討論,形而上理論也必須與科學理論相互容貫(其實這比許多人想像中容易,許多古靈精怪的形而上理論也可以與科學理論相融貫)。譬如相對論衝擊對「時間」的本質理解、腦神經科學衝擊著「自由意志」的討論、道德心理學衝擊對「道德」本質的探討。在這意義下,霍金的前提是對的,部分形而上學理論確實需要依賴科學,當這些形而上學理論與科學不相容時,前者就要作出修正。

當然,在哲學上越有自然主義方法論傾向,就有可能越模糊哲學與科學的區分。因此,這可能為本文的「哲學問題/科學問題」區分帶來隱憂,但我在此不需要截然地區分兩者,只需指出兩者有程度上的分別便可。(在哲學上,有時這被稱為「溫和的自然主義方法論」)

那麼,形而上學真的沒有(認知)意義,只是瑣碎分析嗎?我不認為,大多數哲學家都不認為。哲學史上,邏輯實證論確實有這主張,認為形而上學沒有認知意義,關於這個世界的許多知識全靠經驗(科學)證成,而許多形而上學論題都無法靠經驗證成(例如「自由意志」存不存在、「數」存不存在、「因果關係」存不存在)。換言之,形而上學論題沒有認知意義。(ie.嚴格來說,邏輯實證論在此的主張是:綜合命題只可被經驗證成,否則沒有認知意義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018年3月14日辭世。(美聯社)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018年3月14日辭世。圖為霍金2007年參觀甘迺迪太空中心。(美聯社)

不過,邏輯實證論這個主張被認為錯誤的。先不說何謂「經驗證成」這個大哉問。有許多困難是邏輯實證論無法解決的,譬如它似乎是自我推翻的,因為「綜合命題只可被經驗證成」或「科學是唯一認識經驗世界的方式」似乎是無法被經驗證成,但它們看起來是綜合命題。

事實上,科學理論必須預設許多形而上學理論,最普遍的預設是諸如「世界是由物理構成」、「有因果關係存在」、「物理封閉原則是正確的(i.e.每個原因都是且只是物理原因)」等等,特殊的科學理論(例如認知科學或量子力學)更有特殊的形而上學預設。當年邏輯實證論其中一項任務就是消除科學裡的形而上學概念,譬如避開「因果關係」,使用像「演繹—規律論」模型來說明「科學解釋」,但還是失敗告終。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018年3月14日辭世。(美聯社)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018年3月14日辭世。圖為他2008年與曼德拉見面。(美聯社)

然而,我是在說科學家討論世界的本質或本體時,需要理解哲學嗎?不是的,絕不是。我認為科學家就應該只關注科學研究、做實驗,這是科學偉大之處,而哲學問題就歸還給哲學家,這也是為什麼要分開科學與哲學的作用。科學家(不是科普人)研究哲學問題是浪費時間,但反過來,哲學家若研究與科學相關的形而上學理論,就必須認識相關科學知識。這也是現今哲學界的大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