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劇團屬性
一個國家是否設立國家藝術團體,並非衡量該國重視藝術程度以及國民文化水準的最重要指標。長久以來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並沒有正式「選」出一個國家劇團。現在的年輕人很難理解,為什麼國家級劇團是附屬於文化部傳統藝術中心的京劇團,而不是臺灣其他戲曲劇團?現代戲劇、舞蹈為何沒有國家劇團、國家舞團?臺灣如果要設置正式的國家劇團,一定是京劇而不是歌仔戲劇團或現代劇場?
國光能成為位階最高的公營劇團,有它的時空環境——包括歷史因素、國家政策與劇場條件。就其劇團屬性,它同時兼具2種身份:
1. 現代重要表演團體。
國光劇團演出內容雖以京劇與崑曲為主,從現代表演藝術的角度,任何傳統都兼具現代性與當代性,國光的劇場能量,足以作為現有表演團體中極重要一支。
2. 京劇重要保存團體。
國光是保護京劇無形文化資產的劇團,這是政府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責無旁貸的施政重點之一;國光有幸成為國家供養的戲曲團體,擔負京劇表演人材培養,展演的深層文化意義。
國光的2種身份,前者可視為一般表演團體,後者則受命保存京劇「元氣」,毋寧是它以國家級劇團存在的最主要理由。
舊戲與新戲:國光的營運策略
基於京劇的無形文化財價值,以及國光劇團作為京劇的保存團體,其組織與運作的具體方向有二:
其一,保存與傳承傳統京劇劇目,這是劇團存在的基本使命。
其二、在傳統基礎上新編京劇,讓傳統戲更貼近現代觀眾。
20年來國光王安祈的「兩條腿走路」走得很穩,而且績效卓然,也培養不少新的觀眾。在傳統劇目的保存、整理與傳承、演出方面,國光每年都有傳統戲匯演季(如「禁戲系列」與近期的「鬼瘋系列」等),以戲養人,為諸多年輕演員提供了養成的平臺;在新編戲方面亦頗具成果,每年製作的新編戲皆具號召力,《閻羅夢》、《快雪時晴》、《金鎖記》……等作品都沉澱為國光的看家戲,在當代戲劇舞台形塑了特質鮮明的風格。
國光新編京劇必然有許多創新的編導手法,也呈現了跟傳統舞臺不同的演出型式與內容,但新編戲所謂的「創新」,應與「科技化」、「國際化」一樣,是一種創作或製作態度,就如傳統劇目搬演,也不可能原封不動地依照百年前的舊本演出;「傳統」與「創新」、「本土」與「國際」本身就非絕對的二元概念,不能用尺寸衡量「創新」與「科技化」程度,而視舞臺效果隨時調整,不是一味天馬行空,把「創新」、「國際化」連同「科技化」視為國光的京劇未來式。
其實京劇倒也不是不能大破大立,求新求變,但這方面的創新與實驗宜由民營京劇團體去創作,所以民間劇團(如吳興國「當代傳奇劇場」、李寶春「臺北新劇團」或年輕一代的「栢優座」),可以打破各種京劇規範,做各種「跨界」的創新與實驗,但國光劇團就不能隨心所欲,把重心放在新戲實驗性的搬演,以免失去國光以國家級劇團存在的本意。不過,國光在這方面也不是毫無角色,做為公營京劇團,為劇場界扮演京劇元素的補給站與表演人材供應、支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