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也很難看出這與聯準會的購債計劃有什麼聯繫。按照聯準會最津津樂道的QE理論,購債計劃會把謹小慎微的投資者從安全穩妥的美國國債推向風險較高的資產,然後進一步推向風險更高的資產,以此類推,拾級而上,到了風險階梯的最頂端,就是Reddit平台上頗受追捧的模因股GameStop了。
這種「資產組合渠道」(portfolio channel)理論即使是正確的,也沒有數據支持,況且逼著對這種毫不含糊地預測未來的理論本身也比較懷疑。4月以來,投資者紛紛湧入一些基金,而這些基金通過逆回購操作又把錢存回了聯準會,所以整個QE加上其他政策的效果已經被抵消掉了。考慮到逆回購工具突然流行,經過調整後發現,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實際上出現了自動的量化緊縮,讓聯準會總資產規模回到了去年10月份的水平。
投機性股票和加密貨幣的價值與其說取決於利潤數字,不如說取決於概念炒作。與未來電池需求巨大、金條將被加密貨幣取代等概念一樣,把聯準會收緊貨幣政策的概念拿來炒作也同樣威力巨大,但對價格其實有害無利。
加息或許能以一種更簡單的方式奏效,即提高銀行存款的吸引力。然而,即便一如聯準會政策制定者的預期中值在明年加息三次,聯準會的利率區間也僅會達到0.75%-1%。很難相信能夠吸引許多人退出回報高達數百倍的高風險押注。
這並不是說,四處流動的資金對於投機性資產而言可有可無,或者貨幣價格(利率)無關緊要。
只是說那些遊資不是聯準會創造的。一個合理的理論是,通過政府刺激措施發放到銀行帳戶的錢才是重要的,那些口口聲聲喊著通過刺激舉措拿到的錢可以用來交易的散戶支持這一理論。
「你給了人們賭博的錢,而他們正無事可做,所以就YOLO一下,到股海放手一搏,」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全球量化研究主管Andrew Lapthorne表示。「但那已經是過去式了。」YOLO是「活在當下(you only live once)」的首字母縮寫。
隨著被刺激措施發放的現金填充的銀行帳戶資金越來越少,以及新手交易員重返工作崗位,流入投機性最強股票的資金減少或者轉為流出,拖累了其股價。
利率上升前景也會拖累股價,即使很少有人會因為利率小幅上升而轉為持有現金。基金管理公司施羅德投資(Schroders)的集團首席投資官Johanna Kyrklund表示,即使只有少數人轉為持有現金,也會打擊被不斷湧入的新買家所推高的資產價格。
她說:「就此而言,坐擁(現金)的成本已經下降,因此隨之降低了對於錯過投資機會的恐懼。」
不管聯準會政策和投機性資產之間是何種關係,都不是一種能明確計算的關聯。投機性資產先自1-3月期間的高點出現了更大幅度的下跌,然後在秋季經歷了短暫但驚人的上漲,但這兩波走勢都與聯準會的行動不相干。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緊縮的貨幣政策對投機者而言不利,但現在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不知道緊縮政策是否會讓投資者很快離場,甚至不知道這是否就是造成投機性資產近期下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