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起沒考學測也能念大學、技專缺額是一般大學的3.5倍,但111年技專考招新制並未關注此一趨勢,順應推動專業考科減併、群類合併招生等相關配套,反而逆勢加考實作評量,實作評量不應淪為升學工具。
「只要會呼吸的學生都收」
「多招高中生是希望提升學生素質」
加考實作評量,究竟是技專「想要」還是學生「需要」?餐飲科學生不會煮水餃,問題出在實習課未能正常化教學,又或者教育部或技專招策會認為,「學習歷程檔案」無法反映實作成果,不信任學校成績評量機制,才不得不加考實作?相較健全補救教學支持系統,齊一各校實習科目行為表現評量基準,方為建立實作評量題庫的真正目的。
再說架空技能檢定、實作評量取而代之,明顯背離高職108新課綱強化務實致用及就業力的方向,課程設計是否對準產業職能也令人質疑。技能檢定雖有證能合一的落差,若能加強公會的主導性及拘束力,將更符合產業需求,提升證照效用;而對準課綱的實作評量,拿什麼來說服一定取代得了技能檢定?因此,實作評量與技能檢定存在互補而非互斥的關係。
至於乙級被操作成升學工具,可責成勞動部檢討級別、技能檢定規範是否對準職能設計,甚至限縮採計職類;歸因於錄取科系與乙級職類不符,反而容易忽略技專考招制度本身的缺失。如果怕「堵住一些孩子的升學機會」,技優保送可以忽視招生科系與競賽職類(種)的相關性,為何技優甄審不行?筆者建議,可將技優甄審資格限定為乙級(其餘競賽職類(種)併入技優保送),且甄審招生以補足不分系菁英班、產學專班為主,如此既名實相稱,又可降低對現有體制的衝擊。
技優生李亘揚也指出,乙級甄審給高職生多一個「轉換跑道」的機會,因為高職生並不像高中生可以「一類二類三類這樣跨來跨去的選擇」,這也是招策會一直不願正視的問題。根據招策會規劃,111年統測考試群類與現行相同,完全沒有觸及專業考科減併、群類合併招生等議題,不論乙級甄審資格是否刪除,考試招生群類必須有所調整。相對自訂分發權重就顯得十分枝節,有為改而改之嫌;缺額率學校也未主動公布,無視學生「被迫轉學」的處境,技專志願盲測何時了?
統測現有20群類、36科專業科目,目前僅電機電子、家政、商管外語可跨考互填志願。由此可知技專考招彈性不足,如未及早調整鬆綁,恐難與108新課綱「適性揚才」理念接軌,且各群類考生人數彼此消長又互不流通,難保日後招生不足群類不會內含招收高中生。故筆者提出技專考試招生類別調整參考方案,將考試類別調整為16類,專業科目降為19科,並增加共同專業科目比例;招生類別新增工業、商業、資訊、民生及藝術五類,同類組不必跨考即可互相選填志願。
*作者為技職教育出身,曾為學校行政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