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比起散文,我更喜歡的是他的詩。李敖新詩有韻,打油詩有勁,一眼望去,即見節奏。受他影響,我也開始寫詩,開始找詩集來讀。然後到高中時,很是困惑:為什麼現代詩壇裡沒有別人像李敖那樣寫詩?我問過不少次,有一位前輩說「李敖那一套早就沒有人在玩了」,其他人則是不正面回答我,只暗示了「你不懂,和你講不通」。
那幾年我的看法是:比起翻弄形式、講究意象、歸於私密的「現代詩」,李敖的詩保有著「群性」,「興觀群怨」的群,他走的是胡適和《詩經》的路子,調以打油詩的粗俗趣味一套立自己山頭、煞別人風景的屌樣。這些成份大約是許多現代派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但李敖就是這個屌樣,而我也的確喜歡這樣,不會因為過了二十年讀了個博士,就假意說誰誰誰的詩更淵深邃密(白話:有逼格)、怎麼樣的詩才能算詩。
有兩三次,他在《李敖笑傲江湖》節目中唸了這首〈老兵〉:
老兵永遠不死,
他是一個苦神;
一生水來水去,
輪不到一抔土墳。他無人代辦後事,
也無心回首前塵;
他輸光全部歷史,
也丟掉所有親人。他沒有今天夜裡,
也沒有明天早晨;
更沒有勳章可掛,
只有著滿身彈痕。
不同於學校裡裝模作樣、講究什麼「特殊的朗誦技巧」或「美學」(我曾在2004年台北詩歌節的朗誦比賽上聽過一位女老師口口聲聲這個詞,但我真的聽不出他們的表演有什麼好),李敖唸自己的詩就是自然地讀過去,當然比平常多一點抑揚頓挫,但也不誇張,結尾也只是稍微放低、放慢,唸完休息一秒,轉頭回來,便言歸正傳,繼續罵人了。我真心覺得詩歌就是這麼讀才對。
後來我開始研究流行歌詞,包括各種譜曲演唱的詩,做好的有,做壞的更多,心得是:能得到接受與流傳的,必要「自然」;即便造作,也要讓人感覺你本性就是這麼作,那樣才「對」。然而理論終究是遠遠落後於實踐,當我只是覺得就算跟他們說這些也沒用、反正現代詩如今已經邊緣得不能再邊緣的時候,A站B站等各路up主好漢已用「鬼畜」的方式,把各種浮誇表演的突兀與荒謬去到盡,負負得正了。這就好比李敖在《上山‧上山‧愛》裡對余光中等一眾詩人開的地圖炮:
你呀
詩人的
狗屁的
詩呀
我啊
請你們
拿回去
搽狗屎吧
當年看到這一段,真是笑到抽筋。當然,如果你是那個被罵的人,或覺得自己的理念也被他掃到,那就不好笑了。特別是在噴子氾濫的如今,各種「一棒子打死」的言論多少都會助長反智的心態,使人更不想用理性、建設的態度來解決問題,這是我們大家不必多麼有識就都能懂的。然而懂是一回事,走出來還要花些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