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畢業於臺北商業學校的謝成源,曾赴日本神戶經商與服務於三和銀行,返臺後於家族經營的布匹批發行擔任副總經理,並在東京設立據點。值得注意的是,謝氏連襟張清港戰前曾任職於三井物產累積經商經驗後,自行創辦捷榮行發展與日本國內間的商貿關係。1947年謝成源邀請張清港等人共同創設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謝氏或許即在此裙帶關係下選為商務代表。1948年謝氏以義裕貿易行的名義前往日本從事貿易事務,至1950年時謝氏擔任日本華商輸出入同業公會副會長,在日本的華商圈中嶄露頭角。
出生於嘉義的劉啟光,戰前曾參與農民運動,之後轉赴中國大陸任職重慶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上校科員,並晉升為臺灣工作團少將主任。戰後劉啟光返臺後先被指派為新竹縣長,1946年華南商業銀行改組成立後獲選為董事長。
同樣出生於嘉義的劉明,1928年畢業於東京高等工業學校應用化學科後,返臺任職於嘉義金振山商行於瑞芳大粗坑直營的振山金礦部,同時兼營三貂嶺、暖暖、新店、鶯歌等地之煤礦事業,曾具「礦山王」之稱。戰後劉明則任臺灣省石炭調節委員會主任委員、臺灣省礦業會理事等職。
原籍福建晉江的紀秋水,隨父經商來臺而定居基隆。在事業經營上,紀氏先於基隆開設經營港灣運送業的吉成商行。1939年後創立臺陽汽船株式會社、協發木材株式會社、興亞產業株式會社,均擔任社長職務。但紀氏的商船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幾乎損失殆盡,直至戰後才重新創組臺陽輪船公司、臺灣輪船公司、互惠運輸公司、臺陽鐵工公司等事業。
出生於臺南的殷占魁,1923年畢業於日本栃木師範學校本部第二部,返臺後初擔任教職,爾後又任職明治製糖株式會社菁寮原料區委員、菁寮信用組合專務理事等。戰後歷任臺糖公司協理兼臺北辦事處主任、臺灣省農會理事長,領導全農會營運,旋當選為首屆臺灣省參議員、臨時省議會員等職。
歸納上述五名臺灣區商務代表的經歷,僅有謝成源曾具備較為豐富的對日貿易經驗,至於紀秋水戰前亦曾參與航運運輸事業與木材事業等,較少參與赴日採購物資的經驗。綜言之,謝氏以外的四名商務代表的專才分別歸屬半山的軍政、礦業、航業、農業經營,戰後或著眼於日本資本不再支配臺日兩地的流通業,欲跨行參與具備獲利性的臺日貿易。然而,貿易經營除需瞭解兩地物資供需的差異外,要如何在物資欠缺的日本國內購得物資,成為當時成功的條件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中央信託局也在日本統籌中日間的物資貿易,亦成為民間貿易競爭的對手。此外,商務代表並無法與盟軍總部直接商談,需輾轉交由中央信託局經辦,成為貿易無法拓展的最大癥結。在日的商務代表凡商品價格或各項問題等均需透過中央信託局代為詢問購料機關,容易因磋商往返時日而影響商機。大致上,雖然我方商務代表向國民政府提出貿易計劃,然而日本物資係由盟總所管理,而且商務代表需以中央信託局作為中介,並不易在日本購得所需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