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拿新創死亡率當擋箭牌

2018-03-23 05:50

? 人氣

根據Crunchbase資料,Theranos在2015年的私募輪總共募得將近三億五千萬美元,這輪投資人清單並沒有任何知名風險資本管理公司,而主要是家族辦公室、私募基金和避險基金。而如果荷姆斯給予這輪投資人的資訊都是一樣的,表示投入這三億五千萬美元的家族辦公室、私募基金和避險基金的投資負責人們,連基本的會計查帳核對營收數字都沒有做——換句話說,他們不只在不懂風險資本的狀況下跨領域投資,而且連自己最少懂的查帳都沒做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用小學生也懂的道理解釋:就算Theranos的血液檢測技術在統計上是否可行、是否可以取得FDA認證、上市後是否能被消費者接受……等問題對於這些人來說是業外知識,但當創辦人宣稱前一年營收超過一億美元,最少應該要求基本的銀行查帳以及與付費的客戶徵信對話吧?

這樣的投資負責人如果還沒被炒魷魚,那我就真的不懂私募投資這個世界了。

必須注意的是:在過去兩年中,關於Theranos的負面新聞雖然常常批評最早投資荷姆斯的知名風險資本公司DFJ(Draper Fisher Jurvetson),但是DFJ只投資了五十萬美元,而且是在很早以前的2004年。在這種超早期的投資中,完全根據創業家的人格特質和顛覆市場潛力投資是可以接受的,畢竟一切都才剛開始,要「抓猴」也沒有太多著力點。

而應該早應該成為警訊的是在DFJ那區區五十萬美元之後,Theranos儘管在接下來幾年名聲高漲並且募得總共超過十億美元的資金,但卻從來沒有拿到過其他矽谷頂級風險資本公司的投資

考慮到DFJ輝煌的歷史和龐大的共同投資人網絡,這是極度不尋常的。事實上根據DFJ創辦合夥人Steve Jurvetson的說法,DFJ在投資後沒多久就被荷姆斯切斷了資訊來源,完全搞不清楚公司業務推展得如何。這大概是後續資金不止DFJ沒有追加,也沒有任何矽谷頂級風險資本公司接續參與的關鍵——因為如果連老是被荷姆斯拿來說嘴的DFJ都被這樣惡搞,這些風險資本家只要一通電話給Tim Draper或者Steve Jurvetson確認過,就可以直接婉拒出資,連盡職調查都省了。

所以如果矽谷這些風險資本家都說:「謝了,但不謝。」荷姆斯到底怎麼樣在接下來幾年募到十多億美元資金的呢?我們可以從前幾輪投資者中幾個認得出名字來的清單一窺端倪:

A輪($5.8M):媒體大亨梅鐸

C輪($28.5M):甲骨文創辦人艾利森

2013年私募輪($50M):連鎖藥局Walgreen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