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中貿易戰、科技戰與新冷戰漸次升溫,美國司法部特設「中國行動計劃」,全面加強調查中國在美國的經濟間諜犯罪活動。去年1月14日,麻省理工學院重量級華裔科學家、中研院院士陳剛因為「對能源部隱瞞自身與中國機構的關係、詐領270萬美元研究經費」遭聯邦調查局逮捕,隨後被麻州聯邦檢察官起訴,成為司法部計畫的指標案件。
然而20日,全案以「雷聲大、無雨點」畫下句點,司法部灰頭土臉宣布放棄起訴陳剛(Gang Chen),理由很簡單:缺乏證據。這也是「中國行動計畫」(Chinese Initiative)從2018年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啟動以來的最大挫敗。
「他從來不是為北京工作的海外科學家」
陳剛的律師費雪痛責(川普)司法部濫訴:「陳剛從來不曾參與中國的人才計劃,從來不是為北京工作的海外科學家;他該做的揭露全都做了,他從未對政府或任何人說謊。」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能源部一位高階官員最近認定,陳剛在2017年以麻省理工學院(MIT)機械工程系主任身分申請研究經費時,無論是否揭露自己與中國方面的關係,都不影響經費的審核。這應是司法部對陳剛案「辦不下去」的關鍵。
塵埃落定之後,陳剛發布聲明表示:「苦難結束,我如釋重負,但我心裡非常清楚,這個方向嚴重錯誤的『中國行動計劃』正持續為學術界帶來不必要的恐懼,許多學者仍然面對指控。」
前檢察官坦承做得太過火,在學術界製造恐懼氣氛
其實陳剛案從一開始就頗受質疑,批評者認為「中國行動計劃」的檢察官求功心切,將單純的「申請經費揭露違規」與嚴重的間諜罪或智慧財產權罪行混為一談。連當初逮捕陳剛的前聯邦檢察官雷林(Andrew E. Lelling)後來都坦承司法部做得太過火,在學術界製造恐懼氣氛。
當時25位MIT的現任與前任教師發表聯合聲明指稱:「質疑陳剛對美國的忠誠實在惡劣,而且令我們想起歷史上幾個黑暗時期⋯⋯許多有華裔血統的MIT教師與學生,覺得自己被鎖定,深感恐懼,受到威嚇。」陳剛的女兒凱倫(Karen)為父親設立的GoFundMe網頁,3天就募得40萬美元,後來全部捐給幫助科學家的慈善機構。
陳剛現年57歲,中國湖北南漳人,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學士與碩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機械工程博士,是著名華裔科學家田長霖的得意門生,2000年歸化美國,2001年進入MIT任教,專攻熱傳導、能源轉換、奈米科技,2010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NAE)院士,2014年榮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與現任院長廖俊智、副院長周美吟「同梯」。
「中國行動計劃」3年多來共起訴約20人,有成績也有敗筆。陳剛之外,第一個被「中國行動計劃」祭旗的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教授、奈米技術專家胡安明,去年9月獲法院判決無罪。胡安明在調查期間被拘留了18個月,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全靠GoFundMe募款支付法律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