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蔡英文沒有去七海,那麼那天的圖景,就是一幅暗示藍白將要如何合的清明上河圖。
但蔡英文力排幕僚們的眾議選擇去了,於是乎,大家這幾天所討論的只有蔡英文──蔣經國這個軸線。柯文哲也好,藍營的其他老老小小的人也好,都完全被擠出討論的熱區之外。這是蔡英文比她的幕僚們高明之處。
但選舉,遠不只是蔡英文選擇去七海想到的議題。
蔡英文VS習近平,都有歷史感?
和習近平、和很多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一樣,蔡英文也是一個有歷史感的人。
對於有效任期只剩最後兩年左右的她來說,大概已經開始在思考,在有限的實務以外,如何「立言」、如何讓自己任內的路線,指引台灣政壇日後的方向這件事。
這從去年10月她花了大量心力琢磨雙十節演說的動機,是一樣的。
她知道,這是在2022-2023的兩個選舉年到來之前,最後一次能夠在比較平靜的環境中,說一說自己心裡話的機會。
這一次在七海的談話,和她出現所帶出的信息本身,同2021年雙十節談話是一致的。
在去年的演說中,她通過點名台下的各在野黨主席的方式,呼籲──或者說警告他們,最好把台灣的朝野之爭留在台灣內部,不要把北京之力援引進台灣的政爭之中。
這一次,蔡英文深入藍營主場,對蔣經國時代留下的光影進行細緻的裁切和選取,再把自己的形象接合上去,要傳遞的,也無外乎是這樣的信息。
不過這一次,話不只說給藍營的政治人物聽,也說給整個「非綠板塊」的選民群眾聽。
現在台灣政壇的現實是,「非綠」的選民大概仍佔45%左右。但在野陣營的主要品牌國民黨所能有效統攝的民意,大概僅佔25%上下,民眾黨再分去10%左右。在在野黨領袖們的聲勢都不強的情況下,還有大量「非綠」選民是游移的,他們不甘心投給綠營政黨,卻又沒有很大的衝動,去表現自己對藍營在野黨的積極支持。
把這一部分從在野板塊中鬆動、游移的大約15%─20%選民爭取過來,整合到某種意義上拓寬了線道的蔡英文道路上來,不但有助於下面兩場選舉的攻防;更可以讓蔡英文欲劃定的路線和階段性任務,即使在卸任之後,也能夠在一定時期內延續。
開拓非綠版塊,用死人壓活人是辦法之一
因此,至於拓寬線道要怎麼拓寬?把路線的光譜邊緣打開,使蔣經國和他的「神主牌」落到裡面去,而不是永遠停留在對向車道,古為今用,用死人壓活人,就是辦法之一。
既然,要對藍營領袖進行不要在台灣政爭中引入大陸力量的勸籲,同時要對現在向心力不高的藍營板塊群眾進行某種「統戰」和異己邊界的銷溶,那麼蔡英文策略性地在講稿中刪掉了陳文成案、林義雄案等具體負面案例,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