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的案例,有點像十幾年前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桑默斯的例子。桑默斯與反對他的教授之矛盾,反映了學術領域中兩種菁英的權力鬥爭;管中閔的個案亦然。
管中閔任台大校長的爭議迄今未休。一所大學的校長任命成為全台灣政治話題,過去很少見。這或許說明台灣大學這所在一般民眾心目中「第一志願」學校的特殊性,不過,也可能不只如此。
管中閔的案例,有點像十幾年前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校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的例子。桑默斯也是個才氣洋溢的學者,在專業領域成就被肯定,有個性,也有政治野心,上任之前當過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的財政部長。二○○一年接任校長後,充滿企圖想把哈佛變得更好。不過,這位有個性的校長也很政治不正確,他批評了當時哈佛最紅的教授之一威斯特(Cornel West)──文化研究領域的明星,不只在學院紅,對大眾文化也很有影響力,更重要的是他是個黑人。
桑默斯批評威斯特不務正業,在校外灌饒舌唱片、寫媒體評論文章比發表學術論文勤快、積極參與校外政治活動……。桑默斯惹火了威斯特,這位紅牌教授乾脆跳槽到另一所長春藤名校普林斯頓(Princeton University)。不只槓上威斯特,桑默斯還對女性科學研究者有歧視的言論,這又是另一個政治不正確。他罪了黑人,還冒犯了女生。這樣充滿理想野心的校長做了五年黯然下台──哈佛歷任校長中,大多數都是做了十年以上。
管中閔和桑默斯一樣,學術成就已被肯定,也想改革台大,而且也愛尖銳臧否人事,同時也有政治印記──推動服貿協定是其中一個。管爺的特立獨行作風,到底是「知識分子」的傲骨?還是另一個「高級外省人」的傲慢?藍綠統獨各有不同的體認。
桑默斯與威斯特等教授的矛盾,其實反映了學術領域中兩種菁英的權力鬥爭。而管中閔的個案亦然,從出來挺管中閔的歷任台大校長、重要學閥,大概可以瞭解管中閔代表著某一群知識菁英的利益與政治傾向,這群菁英與反管中閔的教授、學生有著明顯對比。而前者代表著目前台灣知識菁英的主流立場與利益。
蔡英文政府在台大校長爭議中,最常被批評的是,以教育行政權介入大學自治。不過,從最近一次台大校務會議中,主持會議的代理校長在議事規則運用上,偏袒支持管中閔這一方,也可以看出這場挺管、反管的鬥爭,是從校外到校內,牽動整個政、學、商菁英的鬥爭,不只是單一方面「把手伸入校園」的問題。
所以台大校長之爭被社會重視,不只是它是「第一志願」,更因為這是一場台灣社會的文化、權力與利益重要陣地戰,它絕不是象牙塔內的風暴。
*作者為《新新聞》總編輯,本文原刊新新聞1621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