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27日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提訴,指控中國針對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而對立陶宛實施歧視性貿易作法,例如阻止從立陶宛進口的商品清關。歐盟為立陶宛出頭的舉動進一步激怒了中國,也將惡化中國與歐盟之間的關係,然而WTO仲裁過程曠日廢時,實際結果可能需等上要數年時間。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負責貿易事務的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在聲明中說:「向WTO提訴並不是輕率做出的決定。在多次嘗試解決雙邊問題失敗後,我們認為,除了要求與中國進行WTO爭端解決諮商外,已經別無他法。」
歐盟指出,從2021年12月起,在未通知歐盟或立陶宛當局的情況下,中國開始嚴格限制或「實質上阻止來自立陶宛或與立陶宛相關的進出口」,歐盟執委會曾多次向中國當局提出此事。聲明並說,中國的報復性措施也威脅到歐盟單一市場的完整性,因此「歐盟決定齊心合力並迅速採取行動,打擊違反WTO規定的措施」,「同時我們也在進行外交努力,以避免緊張情勢升級。」
儘管已經蒐集證據,但東布羅夫斯基斯表示,歐盟和中國仍可以就立陶宛爭端找到外交解決方案。「當然可以通過外交解決,我們正在努力友好地解決爭端,雖然目前雙方就像兩條平行線。」他在記者會上說道。
立陶宛,一個擁有280萬人口的波羅的海小國,由於長期對中國防備、讓台灣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對北京冬奧進行「外交杯葛」,而遭到北京一系列嚴厲的懲罰與報復。立陶宛外交部透過聲明表示:「立陶宛希望中國同意與歐盟進行協商,也盼望協商能夠成功解決當前貿易爭端,並找到長期永續解決方案。」
「無中生有,顛倒黑白」?
北京當局對歐盟向WTO告狀作出嚴厲回應,稱歐盟所謂中國對立陶宛的脅迫「毫無根據、前後矛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反駁稱:「中立(立陶宛)之間的問題是政治問題,不是經濟問題……中立之間的問題,是中立雙邊問題,不是中歐之間的問題。」
但是歐盟顯然已經插手到底,表示已經蒐集中國限制立陶宛貿易的大量證據,包括「拒絕海關清關立陶宛貨物、拒絕立陶宛的進口申請,以及向在歐盟成員國境外經營業務的歐盟公司施壓,要求將與立陶宛有關的貨物從供應鏈中移除。」
《南華早報》上周引述中國海關數據指出,去年12月從立陶宛到中國的出貨量,比2020年同期下降91.4%。中國歐盟商會(EU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上周稱:「立陶宛已成為中國的禁區,歐洲公司不能將立陶宛註冊為原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