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雲驄觀點:分析70個讚就知道你的政治傾向,毛不毛?

2018-03-29 05:50

? 人氣

差不多同一時間,美國AI先驅之一、右派富豪Robert Mercer,跟右派媒體人Steve Bannon成立了Cambridge Analytica,並積極從Cambridge大學挖寶(很顯然,Mercer與Bannon取這個名字,就是要沾Cambridge大學的光)。他們原本要挖Kosinski,但是沒成功,後來找上Kogan。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接下來的發展,新聞上大家都看到了。從脫歐到川普的當選,處處都有Cambridge Analytica利用社群媒體──特別是臉書──操弄民意的軌跡。

「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醜聞風暴,臉書(Facebook)遭重創(AP)
「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醜聞風暴,臉書(Facebook)遭重創(AP)

眼下烽煙四起。不僅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介入調查,參院要祖克伯去說明,隔著大西洋這頭的劍橋大學也說要弄清楚,Kogan的數據是否來自在校研究成果,同時積極跟Cambridge Analytica用力劃清界線,強調兩者沒有半點關係。Kogan則大聲喊冤,說自己很有分寸,沒有用學校資源圖利,所有在Cambridge Analytica的研究都是合法的。

但合法與否,老實說此刻實在不是你我最關心的,誰都知道在虛擬世界至今其實壓根兒不講法律。大家更擔心、也更想問的是:到底自己這些年來,洩漏了多少行蹤在臉書上?到底像Kogan這幫人躲在螢幕背後透過數據,掌握了多少祕密?操控了多少訊息?戲弄了多少人心?

「今天,任何一台電腦,都可以像心理學家那樣,預測你我行為、甚至左右我們的行為。」當初開啟潘朵拉盒子的洛斯特說:「來自臉書的數據如果繼續缺乏管理,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

危險我們都看到了,下一步呢? 這種恐懼,要怎麼──借用心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的話──「抹除」(undo)呢?

《橡皮擦計畫》中英文版本。
《橡皮擦計畫》中英文版本。

對於心理學家、大數據如何操控(探究)人類心智,可以看看《魔球》作者麥可‧路易士的另一部作品《橡皮擦計畫:兩位天才心理學家,一段改變世界的情誼》─講述兩位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如何攜手合作,還以此拿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作者為早安財經發發行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