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廁所史話:從公共廁所變遷看英國性別平權與文化

2022-02-05 09:00

? 人氣

詹寧斯於是說服主辦方繼續開放廁所。這樣的收入相當可觀,一便士上一次廁所,這樣當年每年收入約為1000英鎊,合現在每年六位數的收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博覽會那麼振奮人心的日子之後,倫敦的公共廁所又經歷過另外一些高潮和低谷。

「尿拴」和女用小便池

喬治·詹寧斯(George Jennings)設計的廁所馬桶
Getty Images 英國著名環衛設計師詹寧斯(George Jennings)為1851年的萬國工業博覽會(the Great Exhibition) 設計的廁所馬桶。

到19世紀末,被稱為「公共等候室」的公共廁所更加普遍了,但十有八九仍是為男性服務。沒有上廁所便利的婦女,彷彿仍然被一條「尿拴」所束縛,無法沒有後顧之憂地進入公共領域。

在第一個公共沖水馬桶誕生後不久,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婦女衛生協會發起了一場運動,要求為女性「在教區人流量大的地方特別設立」沖水馬桶。

該協會的秘書亞當斯(Rose Adams)這樣形容女性的「痛苦」,「她們本能地發現在這個問題上要求公眾加以考慮極為困難」。

她的呼籲得到了醫學界(應該說更為重要的是男性們)的支持。倫敦帕丁頓區(Paddington)的衛生官員史蒂文森(Stevenson)表示,女性與男性有「同樣的生理需求」,對女性廁所的呼籲「不是由感性主義硬造想象出來的需求」。

到1898年,婦女自由和激進協會聯盟成立。它要求在已經為男性提供公共廁所的倫敦卡姆登區(Camden)建立公共女廁。這遭到了反對,反對者有的擔心女廁會使房產貶值,有的男性反對在男廁旁邊有女廁,還有的擔心女廁會造成交通危險。

直到1905年12月,在當時的倫敦聖潘克拉斯區(St Pancras)教區理事長、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的支持下,以及在公路、下水道和公共工程委員會發表一份報告後,該區才同意在公園街設立公共女廁所。

然而,即使女性能找到公共廁所,不平等現象仍在繼續。男性使用公共小便池免費,女性通常卻需要付費才能使用公共廁所。與男廁的簡單相比,滿足女性及其需求的「有水單間」(Water Closet, WC)所佔空間更大,也需要更多的維護。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嘗試是安裝「女用小便池」,它類似於WC,但面積更小,有簾子,而不是門。與男用小便池一樣,它們也是自動沖洗的,但隱私不夠。這種女用小便池很快就被拆除了,部分原因是有人投訴說它們使用的方式「不乾淨」。 估計是它們與男用小便池不同,因為男性小便池芳香宜人廣為人知。

把女性留在應該的地方(家中)

軍火行業的女性們
Getty Images 第一次世界大戰,女性加入勞動市場的人數大增,因此她們需要有廁所可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