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放棄核武?北韓金氏的前車之鑑:利比亞,伊拉克
問題更大了。利比亞前獨裁者格達費(Muammar Gaddafi)上校在2003年12月宣布,主動放棄包括核武在內的所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而且說到做到,博得國際社會一致讚譽,利比亞與美國及西歐的關係也大幅改善。但是,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美國與西歐盟邦透過北約(NATO)參戰,格達費不但政權遭到推翻,而且慘死在反抗軍槍下。
歷來只要談到核武與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北韓最戒慎恐懼的就是兩道前車之鑑,一道是利比亞的格達費,另一道是伊拉克的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伊拉克的核武設施在1981年遭到以色列空軍戰機轟炸,一蹶不振;其生物武器、化學武器與長程彈道飛彈軍備,也在國際制裁與聯合國監控之下瓦解。但是2003年3月,美國仍以「伊拉克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藉口發動侵略戰爭,薩達姆先是被俘擄,後來被處死。
金正恩拉攏中國抗衡美國 南韓文在寅扮演關鍵角色
所以波頓提出的「利比亞模式」,對北韓而言是情何以堪,甚至可能解讀為華府擺明了要讓「川金會」破局,讓川普名正言順繼續對北韓「極限施壓」(maximum pressure)。因此金正恩將自己第一次出訪獻給了北京,也正是要爭取中國在「無核化」議題上的全力支持,進而考慮放鬆制裁力道。目前看來,金正恩如願以償,中國則是重新確立自家對於朝鮮半島爭議的發言權。
在這種態勢下,南韓的角色益發重要。去年至今,朝鮮半島長期陰霾密布,但文在寅總統順勢接下金正恩的橄欖枝,在北韓、美國與北韓之間穿針引線,終於促成開戰危機降溫,和平曙光乍現。4月27日,板門店非軍事區南韓側的「自由之家」,當史上第三次兩韓領導人峰會登場,全球將關注文在寅是否能再打一場外交勝仗,談成一個金正恩與川普都能接受的「無核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