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由於目前技術仍處於初級階段,結果還遠未達到完美。
但她說,「我深信該技術改變了那些有幸接受這些裝置患者的生活」,「然而,目前這項技術還很有限,只能讓(患者)感知光和影,以及某種程度上的形狀」。
但她表示,自己是樂觀派,希望未來數年生物技術公司繼續尋找新方法幫助那些喪失視覺的人恢復視力。
倫敦驗光師沙阿也認為仿生眼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他還把它與數位相機相比。1975年發明的數位相機,之後經過了幾十年才得到廣泛使用。
沙阿表示,他相信一旦技術質量達到一定標凖,並接近健康人眼所達到的視力,該技術就會更加普及了。
然而, 他說,首先治療或是預防失明仍是最重要的。
沙阿認為,檢測和診斷視覺受損的技術在短期內可能會產生更廣泛影響。「(現在)有更先進、更容易使用、更可靠以及相互關聯的診斷工具」,他說。
他說,比如,「我們可以迅速對眼睛內部不同結構進行多次掃描,然後以更高分辨率對其進行檢測,並與同事們迅速共享。人工智慧還能對此做出判斷,在某些情況下,要比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做出更快和更可靠的判斷」。
美國田納西孟菲斯南方驗光學院副教授斯奎爾相信,眼保健技術中一些最重要的改善往往是在於那些最細小的地方。
斯奎爾指的是像蘋果手機的一些輔助性功能,包括語音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該功能了解畫面的語音描述—從電池還剩多少、到何人來電,以及手指觸摸的應用程序等。
斯奎爾博士還特別提到了微軟AI(人工智慧)可視軟體(APP),它利用智慧型手機的鏡頭來辨別人和物體,並用語音描述。它還可以檢查條形碼,然後告訴你是什麼物品,或者大聲讀出手寫筆跡,例如孫輩孩子的手寫信。
「那可能是最讓人們感到興奮的技術,因為它可以做許多不同的事情,只是用了手機中已有的照相機和應用軟體(就能做到),」 斯奎爾博士補充說,而且,人們通常很容易學會如何使用。
斯奎爾認為,從長遠來看,她相信眼保健技術的一些主要好處則來自於未來可以把它融入到制定對殘障人士友善的公共政策和系統中,例如,可以利用這一技術提醒視力受損的乘客汽車時間表,並提示他們公交車是否已經在路上,以減少車站的潛在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說斯奎爾看不到更複雜的眼保健技術—包括仿生眼—在未來隨著技術進步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我認為甚至仿生眼也是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但我們將必須要看看其發展的情況如何,」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