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美國統計局稱,去年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擴大450億美元,上漲14.5%,至3553億美元,是2018年以來最大逆差。
與此同時,中美在2020年初簽訂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到期。美國官員稱,中國未能履行協議中的承諾,即在2020年和2021年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和服務。
承諾下,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不但不降,反而飆升。有分析稱, 中美可能啟動新一輪貿易磋商。美國商會則表示,如果磋商失敗,拜登政府將考慮一系列選項,包括可能導致新關稅的新貿易調查。
然而, 專家稱2018年開打的中美貿易戰改變了兩國貿易發展的路徑,拜登上台後依然沿此路徑前行,但新的貿易戰並不符合美國最大利益。 同樣, 北京似乎也無意接招。
「2000億美元,中國一點兒也沒買」
2018年,美國時任總統川普利用該國的「301法案」,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中國隨即用高關稅反擊,隨著雙方不斷加碼,關稅最終幾乎涵蓋所有商品。
2020年初,中美兩國坐下談判,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按照協議,中國承諾2020和2021兩年,將在2017年的基礎上(1512億美元)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鮑恩(Chad P. Bown)向BBC中文表示,按照協議,中國應該在過去兩年購買總共5024億美元美國商品和服務,最終中國購買了2888億美元,只完成了57%。
鮑恩曾在歐巴馬時期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擔任高級經濟學家,主攻國際貿易和投資。
他說, 這意味著中國平均每年購買1444億美元,甚至沒有達到2017年的採購水平,至於那額外的2000億美元,「中國最後一點兒也沒有買」。
鮑恩解釋,責任不在拜登政府,中國購買的節奏從來都滯後,2020年上半年完成了當年目標的54%,但到年底僅完成59%,而2021年的採購目標甚至比2020年還要高60%。「中國根本追不回來」。
為何中國未能完成採購目標?
從數據來看,鮑恩分析,製造業作為重中之重,佔2017年美國對華出口的44%,但中國僅完成該領域採購目標的59%,因為其中極為重要的汽車和飛機,都表現差勁。
汽車在川普的貿易戰中備受打擊。福特汽車曾表示,額外施加的鋼鋁關稅,使其成本驟升10億美元,削弱出口競爭力;而特斯拉和寶則將本該出口中國的產能轉移出美國來規避關稅,進一步降低美國汽車出口中國的能力。
飛機及配件表現則更糟,僅完成協議中目標的18%。原因是兩起波音737Max墜機事故後,中國對該型號下達採購禁令,直到2020年末才解除。但禁令解除後也未見來自中國的新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