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愛在船過水無痕─高雄燈會大戲《船愛》之我思

2022-02-25 05:50

? 人氣

《船愛》眾星雲集,參與的演員大多具有號召力。(網路照片)

《船愛》眾星雲集,參與的演員大多具有號召力。(網路照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配合2022年台灣燈會,於2月18至20日在衛武營戶外劇場推出號稱「全球首演首播」的《船愛》大型舞台音樂劇,其文宣品稱「2016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首創以『臺灣活化歷史的文化表演』來策展,打造了膾炙人口的環境劇場《見城》。六年後,2022年台灣燈會闊別二十年回到高雄,再次由國家文藝獎得主李小平擔任總導演,率領原班人馬及各方金獎演製人員,以台灣燈會主燈劇《船愛》,來超越自我,見證高雄的發展」。

參加《船愛》的演出團隊包括國內11劇團及學校、樂團等等,演出人數超過600人,聲勢至為浩大。我對這些年高雄文化局策劃的大型展演活動向來興致不高,儘管媒體或網路社群有許多《船愛》的報導,也視為其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數大是美」,並沒什麼特別感覺。日前看到劇場專家石光生教授在臉書上po了一段對《船愛》的批評:

Youtube 上看到《船愛》的片段。編劇對歷史扭曲是最大問題,曾幾何時鄭芝龍抱著強褓的鄭成功生活在臺灣?其次是導演不察劇本的嚴重問題,而任其紛亂,以致於豫劇居然出現在這歌仔音樂劇。

編劇與導演不入格,最可憐被踩倒的是演員。演員加油。編劇導演賺飽飽,苦了演員。

石教授的指責很嚴厲,但是從YouTube看到這齣戲,也沒多作申論,所舉編劇「鄭芝龍抱著強褓的鄭成功生活在臺灣」的「歷史扭曲」,或豫劇出現在歌仔音樂劇的「紛亂」,對我都不太是問題。不過石教授是高雄在地人、UCLA的戲劇博士,又是中山大學劇藝系創系主任,應不會無的放矢,我才稍微注意到這齣戲。依我看劇組名單的直覺,編導演員的專業不用懷疑,如果有值得討論的問題,可能出自戶外演出環境的處理,或許是文化局一貫拼湊、速成的在地文化事件「誇富宴」製作所致,於是臨時決定南下,於2月20日晚到衛武營燈會現場觀賞最後一場演出,感受一下環境氛圍。

2.

元宵是傳統重要節令,代表舊一年的結束與新一年的真正開始。封建王朝常以元宵活動作為天子與民同樂的象徵,《桃花扇》裡南明福王元宵前夕鬱悶不樂,不是擔心清兵即將渡江,而是宮廷演戲的腳色還沒選定。台灣人元宵佳節極具庶民性格,「鬧元宵」活動主體也是當地民眾,其特色不只在最後的儀式性與藝術性呈現,而是參與過程顯現的文化意義。1990年代官方開始主辦大型燈節、燈會,以科技運用與視覺效果作號召,愈標榜全國性的活動,與民眾生活的連結愈少,一般人也習慣讓自己單純成為觀光客,在元宵節慶湊湊熱鬧。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