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謀攻》
俄羅斯總統普京21日突然攤牌,宣布正式承認「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不但與這兩個叛離烏克蘭的政權建交,還下令「維和部隊」阻止烏克蘭政府的「種族滅絕行動」。普京的決定當然立刻引來西方國家的譴責與制裁,避免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不過《經濟學人》認為,普京對覬覦已久的烏克蘭早就訂下「混合戰」的基調,就是這個時代的「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也意味著用不著俄軍大規模出兵,克里姆林宮也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當然,烏克蘭的局勢目前仍在發展中,沒人知道克里姆林宮的各種操作最後能不能「屈人之兵」。不過《經濟學人》指出,普京的「混合戰」(hybrid war)早有成功先例。像是2013年烏克蘭的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拒絕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引發反對派民眾激烈抗爭。亞努科維奇對抗議者採取血腥鎮壓,但這位親俄總統2014年初仍被迫流亡俄羅斯,烏克蘭國會決定將其罷免,並擇期5月舉行總統大選。
如果故事只是看到這裡,想必烏克蘭將自此「棄俄投歐」,莫斯科也將失去一個與俄羅斯親善的重要鄰國。不過就在2014年5月25日的總統大選之前,包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3月16日)、頓內次克、盧甘斯克(均為5月11日)三州,竟然都先一步舉行了獨立公投,而且其中克里米亞舉辦的還是「自烏克蘭獨立,然後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歸屬公投。最後這三場公投分別以96%、89%、96%的同意比例通過,克里米亞此後成為俄國領土,頓內次克、盧甘斯克則以獨立國家的身份與烏克蘭政府軍陷入長期內戰。
克里米亞、頓內次克、盧甘斯克為何能在短時間內宣布獨立、舉行公投,甚至趕在烏克蘭重新選舉總統之前完成相關進度?除了這些地方的俄羅斯人居多,對於基輔發動的反俄抗爭與總統罷免並不認同,但莫斯科檯面下對分離主義者的運作與力挺,咸認是烏克蘭陷入分裂危機的最關鍵因素,頓內次克、盧甘斯克也才能以一隅之地,與政府軍周旋交戰至今,並且造成至少1萬4千人喪生。
《經濟學人》指出,俄羅斯雖然未曾「正式出兵」烏克蘭、俄國正規軍貌似也未曾發出一槍一砲,但8年前突然出現在克里米亞的「小綠人」(全員蒙面、身著草綠色軍服的士兵,他們手持精良武器,但制服沒有軍階臂章,執行有利於克里米亞「獨立」的任務)、以及協助佔領頓巴斯地區的武裝分子,正是克里姆林宮所發動的「混合戰」。除了支援烏東叛軍,《經濟學人》認為包括網路攻擊、海外暗殺、干預選舉、以及現下的入侵威脅,也都是俄國「混合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