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其實就是正式入侵烏克蘭,這次地緣政治危機再次把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帶入一個高風險、甚至不確定性中,而且已反應在油價飆破100美元、各國股市重挫。
不過,這項危機對經濟與金融的影響,目前看來仍屬「可控」,唯一最嚴重、但也是最不可測的是:助長通膨與其帶來的影響;而最倒楣、尷尬的則是陷入兩難處境的聯準會。
在俄羅斯展開軍事行動後,全球股市和美國公債收益率週四都跟著「跳水」,除了台灣民眾「最有感」的台股下跌461點外,MSCI亞太指數下跌逾3%,澳洲股市跌逾3%、日股跌2.4%、中國藍籌股下跌1.3%....,而先前歐股也多下跌,俄羅斯股市則更是崩跌近2成。
與此同時,受事件影響供需與有避險需求的美元、黃金和油價則扶搖直上,其中油價升破100美元大關,更是2014年以來首見。俄羅斯是世界第2大石油生產國,出口能源則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出口,在軍事行動後,市場都擔心歐美對俄的能源部門實施制裁,擾亂全球供應。而統計今年以來油價已上漲超過20美元。
雖然預期歐美對俄制裁會持續且加碼,但以目前情勢來看,由於美國無意直接軍事介入,北約也不可能真幫烏克蘭「出頭」,確定經濟與金融市場都受損的是直接交戰國的烏克蘭與俄羅斯:一個是因戰爭受損、一個是因制裁受傷。
但從全球眼光來看,烏克蘭的經濟規模(GDP,國內生產毛額)約為1500億美元,俄羅斯約1.5兆美元,在全球80多兆美元的GDP中占比低、影響小。而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烏克蘭幾無能見度,俄羅斯較有能見度,債券在國際上流通,但占比也不高,加上普丁近年有意的在金融方面讓俄羅斯更獨立,因此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小。
因此,事件本身與戰爭未進一步擴大、把更多其它國家拖進去,整個事件就是可控,不會對經濟與金融市場造成持續的衝擊,縱然短期震盪下挫難免,但應該很快就能淡化地緣政治衝擊的影響回歸基本面。
不過,另外一個面相的衝擊已難避免:油價與糧食價格的上升。
俄羅斯是全球第2大產油國,原油與天然氣是其最重要的出口,西方制裁俄羅斯要有效果,一定會考慮對其能源出口設限;而烏克蘭則是蘇聯時期的「蘇聯糧倉」,現在是包括歐洲在內許多國家最重要的糧食來源,與此同時,俄羅斯也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8年前克里米亞危機讓小麥大漲2成,這次會漲多少?
最不幸的是,這次的地緣政治危機出現時,正逢全球承受40年來最沉重的通膨壓力之際;以糧食而言,聯合國指數顯示食品價格已是十多年來高點,原油價格漲破100美元,天然氣價格從去年下半年起一路飆漲,過去一直苦於通縮的歐洲為此出現少見的通膨壓力,幾個主要國家通膨5%上下,美國更達7.5%的近40年高點。
西方第一波制裁被認為對俄羅斯影響不大的原因之一,就在尚未對俄羅斯能源出口作限制,原因當然不是美國仁慈寬厚,而是此舉對歐洲傷害同樣鉅大─畢竟,歐洲有近4成天然氣、2.5成原油是來自俄,實施制裁會打斷經濟復甦腳步,更助長通膨,已經為通膨焦頭爛額的美國通膨也會再推高。
這次事件最是尷尬與受影響的是美國聯準會─在此之前,聯準會才「鷹聲高昂」,不論是官員的表態或市場的預測,今年3月利率會議必然升息,甚至有人猜測會一口氣升息2碼。但在地緣政治事件因素引發市場動盪後,聯準會是該觀察事態發展、「以大局為重」讓升息緩一緩,還是該「如期」升息?如期升息是否會引發市場更大震盪?但在事件已可能助長通膨情況下,如不升息,最後是否會讓通膨更難以馴服?聯準會的左右為難可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