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關於「中國禁止網店出售聖經」的消息近日在網上傳播,引來中外極大關注。學者及宗教人士對BBC中文表示,中國對於《聖經》出版和發行的規定一直存在,此次行動可以看作是執法的加強,但背後折射出的中國對宗教的管控值得關注。
網上流傳的「禁令」寫到,「中國於3月30日起,全網下架所有聖經銷售,其中淘寶、京東、微店、當當網、亞馬遜一本聖經也買不到。相關基督教書籍也陸續封殺、店鋪被銷戶。」
BBC中文記者試驗了淘寶與京東兩家平台,發現無法找到《聖經》,但可以看到《聖經的故事》等相關書籍。
三位網店經營者向BBC中文確認,最近自己店裏的《聖經》被下架。一位不願具名的店主表示,自己在淘寶的網店以前做《聖經》代購且銷售信仰相關商品,但3月初接到提示,開始刪除店內的代購鏈接,「3月30號已經是看到結果(的時候)了」。該店主稱,網信辦要求各大平台直接刪除有關產品,雖然沒有明確公告,但「如果這個形式你看不懂的話,你的店鋪就不會存在了」。
聖經印發憑「特權」
與佛教、伊斯蘭教經典不同,《聖經》沒有出版刊號,在中國書店內無法買到,只能在國家許可的「三自」教會教堂或基督教兩會的銷售點購買。
「三自」教會即中國官方認可的教會。「三自」指自治、自養、自傳,源自1950年中國基督教人士發起的「三自」愛國運動。當時他們號召中國教徒切斷與帝國主義聯繫,中國教會從此開始獨立發展。
基督教兩會即中國基督教協會與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二者接受國家宗教事務局與民政部管理。
1994年中國公布「關於承接《聖經》印件的管理規定」,其中指出,「國內《聖經》印件的印製業務,由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需經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批准,教會內部發行。」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曾在2011年表示,《聖經》在中國的印發有「特殊情況」。他介紹稱,為扶持中國教會的發展,所有《聖經》的印刷委托給了中國基督教的兩會授權出版,「我們等於是給了它一個特權」。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日前撰文稱,這種安排看似為對中國基督教團體的「保護」及財政優惠,但實際上「反映出官方對聖經在中國自由流通的防範」。
關注中國基督教群體NGO「華源協作」(ChinaSource)主席傅邦寧(Brent Fulton)告訴BBC中文記者,網絡此前是一個巨大的灰色地帶,由於《聖經》人氣較高,而國家沒有明確的規定禁止,所以在網上一直有貨源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