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第一季尚未過去,但已幾乎可以肯定,今年的經濟災難就是:通膨:從上周歐元區公布2月通膨飆上5.8%,就可看出其災難性;更讓人憂心的是:盡頭尚未看到,俄烏戰爭將進一步拉高通膨,台灣恐怕也難免除,通膨想再控制在2趴以內,難度越來越高。
去年全球基本的經濟形勢,可以說是憂喜參半─最值得慶幸與高興的是,許多經濟體出現「疫後反彈」的強勁復甦,中美2大經濟體同享高成長,美國經濟成長率高達5.7%,是1984年以來近40年的高點,中國成長8.1%,也是2012年經濟成長率開始下降到7-8%區間徘徊後的高點。
至於憂心的部份,除了不時反覆、難以根絕的疫情外,最大的問題是絕跡近40年、今日卻捲土重來的通膨。以美國而言,從去年上半年通膨就逐月上揚,聯準會從第一時間的否認會有通膨、到強調通膨是「短暫」因素,最後終而拿掉短暫2字,承認通膨已來,這個過程整整花了近1年,換句話說,美國抗通膨的腳步其實已延誤1年矣。
即使承認通膨重啟,但各界多預估疫情緩和、供應鏈與船運逐步正常後,今年通膨可望低於去年,特別是下半年就會走緩,因此「不必太憂心」;但這個樂觀已經消失,部份是「綠色通膨」比預期嚴重,部份則是俄烏戰爭因素。
去年下半年全球能源價格上揚,特別是天然氣價格出現多年來少見的飆漲,上漲幅度是以倍數計,原因是與各國為減碳而大力的「去煤換氣」有關,有人稱此原因造成的通膨為「綠色通膨」,也有人稱之為「氣候通膨」、「減碳通膨」。這種綠色通膨除了來自「去煤換氣」導致天然氣需求增加、價格上漲外,廢除舊電廠、增建成本較高的綠電,也是拉高通膨的壓力來源。
此外,氣候變遷導致氣候更頻繁、進而衝擊農業生產,也讓食品類價格上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定期發表的食品價格指數,已經上漲到11年來的新高,後勢還是繼續看漲。
原本態勢就已不佳的通膨情勢,在2月爆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後,更是雪上加霜,原本預測、或說期望通膨逐漸走緩成泡影;俄羅斯是歐洲最主要的能源供應者,烏克蘭則是重要糧食出口國,此事件同時衝擊能源與糧食價格。
依照歐盟統計局的統計,歐元區2月通膨為5.8%,高於1月的5.1%,也比市場預期的5.4%高,且未如ECB所預期的下降。而造成通膨的原因能源居首位、食品次之,上月能源價格大漲32%,未經加工的糧食價格也大漲6.1%。在俄入侵烏事件後,不論是學者或市場分析師、甚至官方人士,再無人看好今年通膨可「逐步和緩」,反而認為未來數月通膨升溫已是定局,今年歐元區的通膨率將上升到5%以上,是歐洲央行所訂的目標值2%的兩倍以上。
與此同時,美國的通膨情勢同樣嚴峻,1月通膨已上升到7.5%,2月數字預估有可能會再升到8%,從聯準會3月準備啟動升息,而且依官員的說法,不受俄烏事件、市場動盪影響都要升息的決心來看,美國的通膨確實嚴重,是上世紀80年代之後最高的通膨。至於歐洲央行則因歐元區經濟成長遠不如美國強健,而夾在該優先升息壓制通膨,還是寬鬆撐經濟的兩難中。
適量、溫和的通膨對經濟健康或許有益,但超越此標準者絕對有嚴重的殺傷力,不僅影響經濟成長、企業投資,更會在無形中進行一場所得重分配,而受害者又以低所得者居多,他們要承擔更大比例的通膨惡果。今年經濟災難就是通膨無疑,台灣通膨雖低於歐美,但要再維持低於2%的通膨已難,政府應多關注受害較深的低所得者,給予政策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