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勤電車裡隨處可見不醒人事的上班族,即使衣裝打扮體面,卻仍忍不住睡得東倒西歪。不過幸好日本有著奇特的「居眠」(いねむり)文化,容許人們可以在工作空間或公共場所小憩片刻的共識。
「十二點,一小黃金休息時間,我的睡意滿點。Swag午覺快Swag午覺,生活不就是那樣,換湯不換藥,Swag午覺有Swag就有效,不用特效藥……」,這段饒舌歌詞,來自人氣YouTuber異鄉人和新秀女歌手9m88最近合作的新單曲。這首歌上架十天點閱已近五十萬,受到年輕上班族的共鳴喜愛。
午休到底要出去透個氣、加入人擠人的覓食行列?還是乾脆快速啃個飯糰、麵包,然後蜷縮在座位睡個午覺比較實在?這大概是許多人在辦公室,每到中午都要抉擇一下的兩難。畢竟睡不夠或睡不好,已是日漸普遍的國民苦惱。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統計,約有一成的國人受到失眠症狀所苦。而工時太長的過勞壓力,更使得睡眠問題雪上加霜。
鄰國日本人的疲憊似乎更甚。根據該國厚生勞動省所做之國民健康調查,二十歲成年人口中竟有高達四成比例,每天睡眠不足六小時;尤其是對三、四十歲的人來說,當被問到:「你在過去一個月裡有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休息?」竟有將近三成覺得自己睡眠嚴重不足。
通勤電車裡隨處可見不醒人事的上班族,即使衣裝打扮體面,卻仍忍不住睡得東倒西歪。無盡繁忙的都會人們,每天都得靠便利超商裡滿滿一架子的能量飲料與特濃咖啡,奮力支撐起自己。
不過幸好日本有著奇特的「居眠」(いねむり)文化,簡單說,就是一種容許人們可以在工作空間或公共場所小憩片刻的習慣共識。乍看起來,這似乎和日本人過勞而拘謹的形象衝突矛盾。但有趣之處也在於此——瞌睡的權利和勤勞的義務,竟能巧妙地透過象徵的運作而連結起來。
劍橋大學人類學家斯蒂格(Brigitte Steger)的著作Inemuri(也就是居眠的讀音),是討論此一文化的精彩研究。她指出,晚睡早起做為日式美德的慣性養成,其實是需要日間時刻的各種小憩以為平衡。這不僅是生理上的自我防衛,在人際上也是一種微妙的自我展演——彷彿告訴大家「我太認真工作了,難免累到打盹」。
當然,居眠還是有性別和階級差異的。一般來說,女性在保持儀態的社會要求下,比男性更不被允許在公開場合進行小憩;低階年輕白領或藍領勞動者,也不太可能肆無忌憚像前輩或上司一樣地放心打盹。
相較之下,台灣並沒有這樣的居眠文化,人們只能好自為之地強打精神、撐住眼皮(某次會議我甚至拿筆搓起自己大腿),或者滑滑手機,神遊他方。就算不被允許進入怠速狀態,至少聽首〈Swag午覺〉之類的放空片刻。總得找到自己暫離辦公室的小憩方式,補個血再戰吧。
*作者為現任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師。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623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