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的戰情撲朔迷離,烏克蘭似乎越打越勇,來自美國及西方的援助紛至沓來,台灣人很會捐錢,也貢獻了六億元。美國政府雖然沒有出一兵一卒,但是包括多數的美國人及世界各國的老百姓,看到烏克蘭難民扶老偕幼四處逃竄,大家都非常同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沒有逃亡而選擇留守基輔而被當成英雄,有人說他可以得諾貝爾和平獎;也有人說不管這次的俄烏戰爭是普丁發瘋挑起的;還是美國從旁蠱惑才打起來的,作為國家領袖沒有想盡辦法阻止戰爭的發生,就是能力不足。老百姓流離失所,國破家亡、山河變色,烏克蘭的大罪人就是澤連斯基,還拿甚麼和平獎?話雖如此,確實有些國家因地緣關係,如烏克蘭,換成哪個斯基當總統,可能都難以避免成為戰場。
為什麼烏克蘭成為戰場?
歷史上,為什麼烏克蘭一直成為戰場?烏克蘭位於歐洲、俄羅斯和亞洲東部之間,它是由將其用作「東西方戰略門戶」的「帝國」塑造——包括從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到第三帝國和蘇聯,這些帝國都參與了全球戰爭在烏克蘭土地上的霸權爭戰。每支入侵的軍隊都在烏克蘭的景觀和人口種族上留下了持久的「印記」,使現代烏克蘭成為文化競爭的融合體。
烏克蘭一直存在危機,可以追溯到長期分裂國家的語言差異和政治忠誠度分歧。然而,這種理論或許只會掩蓋烏克蘭最近的公民革命的真正意義以及衝突的關鍵國際層面。2013-14 年的烏克蘭革命給俄羅斯的威權國家帶來了民主和地緣政治挑戰。普丁總統做出了激進的反應,吞併了克里米亞並支持了烏克蘭東部的戰爭。俄羅斯的行動隨後引發了西方制裁和不斷加劇的國際緊張局勢,讓人想起冷戰。
烏克蘭一直都被捲入與俄羅斯的緊張鬥爭,以維護其經濟和政治獨立。今天的衝突只是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存在的漫長歷史中的最新一次。正如屢獲殊榮的歷史學家 謝爾希·普洛基(Serhii Plokhy ) 在《歐洲之門:烏克蘭史》(The Gates of Europe : A History of Ukraine)中所言,我們必須審視烏克蘭的過去,才能了解其令人擔憂的現在和可能的未來。《歐洲之門》權威而生動,成為烏克蘭未來幾年的權威歷史。
俄羅斯民主的試金石:烏克蘭獨立
謝爾希·葉克爾奇克(Serhy Yekelchyk)所寫的《烏克蘭的衝突:每個人都需要知道的》(The Conflict in Ukraine: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 探索了烏克蘭的當代衝突和複雜的民族認同歷史,並通過在整個敘事中編織該國與其前帝國主人俄羅斯的關係問題。在否認烏克蘭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存在時,普丁採取了類似於最後一位俄羅斯沙皇的立場,他們禁止在印刷品和舞台上使用烏克蘭語。由於 1917 年帝國的崩潰,烏克蘭成為一個民族國家,但隨後被併入蘇聯。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於 1991 年成為獨立國家時,烏克蘭當局試圖維護其國家的獨特性,但未能改革經濟或根除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