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的電價審議委員會預定下周三前要召開,討論是否調漲電價。以目前情勢來看,「凍漲派」似乎又占上風,但不論從那個觀點來看,凍漲都是最糟糕的作法。
電價審議委員會每半年召開一次,討論電價的調降,雖然委員會中有外部的專家學者,也有所謂的電價公式,但實際上的主控權、甚至決定權,其實還是掌握在主管單位經濟部手上。過去或因選舉前的考量、或因疫情紓困不願增加企業與民眾負擔等各項理由,讓電價已「連7凍」,碰到台電虧損,就拿穩定電價基金的錢挹注,馬上讓台電「轉虧為盈」,不過,基金的錢越來越少,這招遲早也有用盡之時。
這次要討論電價是否調漲的時機相當特別,現實生活中,物價持續上漲、全球通膨再起,更糟糕的是展望未來,通膨顯然只會更高,尚未有下降的可能,原因就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讓全球的能源、糧食價格飆漲。去年下半年開始就以倍數上漲計的天然氣,因戰爭價格更高,油價一度漲到近每桶140美元,之後雖然降回100美元左右,但如戰爭持續、俄羅斯的原油出口因制裁難以供應等影響,油價仍是看漲。
也因此,不論是凍漲派或調漲派,都可以有一套說法:凍漲派認為通膨已起、物價上漲,此時政府更不該讓電價上漲,帶動整體物價上漲更多。調漲派則認為能源價格上漲且短期不可能回落,如果不漲價,台電、中油都無法長期承受鉅額虧損…..。也有「折衷派」建議只漲工商大用戶即可,讓一般民眾不會受到影響,但反對者則認為這種調漲還是會影響到物價。
不過,不論是從專業角度、市場現實、還是長期效益立場、甚至資源有效運用、社會公平等觀點看,凍漲都不該是優選政策。
所謂的電價、油價、天然氣等能源凍漲,真實的意義其實是由政府補貼用電、油、氣者,但所有學經濟的專業觀點,都是反對這種補貼,因為其破壞價格訊息、扭曲市場、加重政府財政負擔,從各國的案例來看,最後都會無以為繼。如果能源價格走高是短期因素,很快就能回落也罷,政府承受一小段時間的補貼即可。但這次大部份的預測都認為能源價格可能長期走高,去年補貼數百億、今年補貼上千億,後年呢?政府能無限期的補貼下去嗎?
當然不可能,最後終究要反應成本,但因過去補貼扭曲過鉅,放手漲價幅度必然極大,使用者也一直缺乏調適期,最後反而傷害更大。而這種被視為「逆向所得重分配」的補貼,更是完全違背基本的社會公平標準,因為明顯是窮人補貼富人、個人補貼企業、小企業補貼大企業,用得越多得到的補貼越多。
再者,讓各項能源價格反應市場調漲,雖然會加重某些企業、商家的成本,但透過價格成本機制,才能讓有能力應變、生存者勝出,讓資源作更有效率的運用。而且,高能源價格其實會讓企業與商家有動機與誘因尋求降低使用能源數量的生產方式,或是說廠商會更有意願投資在提高能源生產效率的機具設備上,日本在經歷上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打擊後,企業開始大手筆投資與發展高能源效率的生產方式,就是典型的案例。
至於擔心電價上漲會帶動整體物價再次上漲,亦不必過慮;一來相較歐美6-7%左右的通膨,台灣2趴多的通膨率雖然超過2%的目標值,但仍屬溫和,二來電價占商家經營成本的比重因產業而異,但電價漲3%後再算到整體成本中時,其影響其實不如想像的嚴重;三來最是耗電的產業如半導體,以出口為主且競爭力強大,政府不必擔心電價調漲後影響其競爭力,甚至換個角度看,全民補貼電價形同半導體流血輸出,才是大大的不應該。
也有立委認為近期台電停電頻率過高,漲電價會更引起民怨。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供電穩定性差,台電實在沒多少本錢可要求漲價;但從另外一個觀點看,越是壓制不讓漲價,讓台電虧損擴大,台電就越是沒有能力投資、改善各種設備,結果就是大小停電更常發生,應該無人希望台電進入這種惡性循環吧。
連續多次凍漲後,這次,經濟部與台電是否能拿出一點專業與風骨,對抗民粹與政治,終結電價連N凍呢?且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