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適度地將各種專業工作分門別類,讓具有不同專業能力及意願的教師專注其中,彼此分工合作,才是發展「教師團隊」的良方。
具體而言,每一位教師都具有「授課」、「班級經營/學生輔導」的基本職責,但如果他有能力和意願承擔課程發展及設計、教師社群經營與領導、校務發展研究等「中層結構」不同的專業工作,就可以適度減輕其在「授課」、「班級經營/學生輔導」的基本職責。
在概念上,每一種教師專業工作都是重要的,但每個人所承擔的工作內容卻可以有一些差異。這樣的思考,就可以相當程度地消除以往單用一套「教師專業發展標準」量測所有教師,而「求全」標準之高,可能只有孔子這樣聖賢等級才能「達標」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避免因實施「分級」制而造成同事勾心鬥角、家長比較的擔憂。
建請教育部重新檢視課程與教學專業發展「無生涯」的困境,在不改變年資、考績核計制度的情況下,嘗試依據十二年國教的目標,以及培育未來人才的願景,適度地擴編員額數,或是依據學校規模,提供一個定額的減授課數量,促成中小學進行適度的專業分工,將政策推動的專業工作交給經過培訓、具有能力及意願的適任教師來承擔,並讓其獲得制度面應有的權責和資源。
教師的「不同工」,猶如籃球隊員上場的不同位置,儘管有中鋒、後衛、前鋒等不同,但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唯有適當的分工合作,教師專業才能發揮團隊效能,以集體力量實踐十二年國教的目標。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