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大英國協政府領袖會議的代表批准英國查爾斯王子擔任下一任大英國協元首。
大英國協政府領袖會議周五(20日)發表聲明說,查爾斯王子將成為下一任大英國協元首,大英國協各成員對現任元首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領導表示認可。聲明未明確說明查爾斯王子將從何時起擔任大英國協元首。
大英國協(Commonwealth)作為一個國際組織,1931年成立,在國際上很難說舉足輕重,經常定位含糊,不具法律約束力,為什麼它的存亡牽動許多國家領袖的神經?
過去這一周,倫敦的白金漢宮和西南郊的王室行宮溫莎堡車來人往異常忙碌,籌備大英國協政府領袖峰會(CHOGM)。蜂擁而至的包括大英國協53個成員中的46國政府領袖,7國外長,還有各國政界要人及其隨從、慈善機構代表、各類智庫的精英、游說團體和記者,有些國家領袖攜家眷同行。
據信這是歷屆CHOGM出席人數最齊的一次,還有人估計這是倫敦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裏裏外外總共估計有上萬人。
那麼,從殖民歷史土壤裡長出來的這棵樹,在21世紀的今天憑什麼吸引了BBC外交事務記者蘭道爾所稱的「鬧哄哄的外交大篷車」從四面八方匯聚倫敦?它在今天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首先,大英國協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角色、定義和必要
即便是大英國協國家的國民對這個組織未必很了解,大部分人也許知道這是個後帝國殖民時代的俱樂部,喜歡體育的人還知道大英國協運動會。還有呢?好像沒什麼了。
但再細看,可以發現大英國協內部豐厚的肌理,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體育、商業和文化團體組成了層層疊疊、盤根錯節的網絡。
聯邦內許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和司法系統都是英國的翻版,成員都認可基於民主和法治的國家秩序。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珍視它,數十年如一日地捍衛它。
那怎麼解釋許多人根本沒聽說過它,而知道大英國協存在的人,對它在21世紀究竟是什麼狀態說不出個所以然呢?
BBC外交事務記者蘭道爾認為,有幾個原因。
一個是大英國協對自己在國際間的定位和角色「一直在探索」。畢竟,聯邦成員之間的主要紐帶是一段共同的歷史:以前都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時易境遷,歷史漸行漸遠,且不說歷史上不乏痛苦和血淚,掠奪和侵佔,聯邦的未來用什麼維繫日益成為問題。
其次,大英國協內部歷來有「貴賤」之分,一頭是被稱為ABCs的白人國家,包括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另一頭是非洲國家和許多小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