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以來,上海單日本土新增新冠感染人數維持在2.5萬左右,自3月初開始暴發的這輪疫情累計確診總數超過20萬,重症一例,官方公布的無症狀感染者比例為96%左右。
在已進行多輪核酸檢測的上海,為何已採取嚴厲封控措施後確診人數仍保持高位?上海疫情面臨的挑戰有哪些?英國牛津大學傳染病學教授陳錚鳴這樣解讀。
「上海情況非常難,挑戰超出想像」
BBC中文:上海連續多日新增感染者數量居高不下,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陳錚鳴: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感染的金標準,但需要集中採樣,如防範不當,本身會造成一定的次生感染。尤其是針對傳染性極強的Omicron,可能和病毒打個照面就會被感染。
其次,任何檢測都存在有假陰性的情況。尤其現在大都採取混,10人一組,集中分析。混檢後病毒量被稀釋,檢測結果並非100%精準,可能會漏掉不少(確診)。另一個原因是感染後,有潛伏期,即使活動期病毒也可能時隱時現,有時抓得到有時沒抓到。這樣都會影響檢查的準確率和清零措施的有效性。
再則上海社區本身的感染存量已經很大,比想像的嚴重,全人群篩查一次兩次不能解決問題,需要在數周內反覆篩查檢測,才有可能把所有感染者盡數找到。
此外居民跟外界的接觸也存在感染風險,比方說如果外賣快遞的消殺沒做好,也有可能(感染病毒)。但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情況儘管有風險,但(傳染)可能性並不大。
另外,現在的核酸檢測(技術)是根據當初武漢初始疫情的病毒核酸序列設計的,對奧秘克戎的敏感度可能會受影響。
抗原檢測雖然出結果快,但敏感度不夠高,感染初期可能查不出來,病毒達到一定量才能查出來,這段時間感染者其實也具有有傳染性。
BBC中文:如何看待上海採取的防疫措施?
陳錚鳴:這一次我覺得上海情況非常難,挑戰超出想像。
現在不斷擴建方艙醫院,怕有點遠水解不了近渴。2500萬人的上海,萬一感染人數控制不下來,到達數十萬人或更多,方艙醫院是否能應對?如不能應對,不得不考慮居家隔離。
當然希望能做到所有的病人應查盡查,應收盡收,全部收進方艙醫院,盡快取得社會面清零,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況。
但萬一不行怎麼辦?可否請科學團隊做模型預測,並根據模型不同參數設置進行預測,制定2-3套不同的應對方案,確保有備無患,萬無一失?
無症狀感染者比例
BBC中文:從上海市衛健委4月8日公布的數據看,上海的無症狀感染者比例超過了96%。怎麼看待這麼高的無症狀比例?
陳錚鳴:Omicron引發的這一波疫情,國際上的數據顯示,有症狀和無症狀感染者大概的比例是20%和80%。